往期阅读
当前版: 1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小小的我 大大的梦

  □本报记者  蔡冬梅  通讯员  赵永峰

  “生活中,总会充满许多未知数……希望每一个‘小小的我’,都能走出人生困境,去更大的世界。”电影《小小的我》中这段台词,映射出了张一凡的内心世界。

  无法控制的四肢与清醒大脑之间的角力,与很多脑瘫孩子一样,张一凡25年走过的每一步都充满了羁绊。

  2000年8月,他出生在包头一个普通家庭。母亲郭春莲临盆前不小心摔了一跤,导致羊水破裂,孩子出现了窒息现象。张一凡被抢救了6天,医生说很可能出现严重的健康问题,建议郭春莲夫妇放弃,但他们坚决不同意。

  张一凡7个月大时,郭春莲发现了异样——孩子不会翻身,脑袋总耷拉在一边,口水不断地流……郭春莲抱着他去多家医院检查,最终确诊为脑瘫。

  6岁前,张一凡无法走路,外力按摩是抵抗肌肉萎缩的唯一手段,郭春莲就当起了儿子的专属按摩师。在郭春莲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张一凡站了起来,但马蹄内翻足让他走路异常艰难。

  除了按摩,教孩子学习也是郭春莲的重要任务。奔着让儿子未来自食其力的信念,郭春莲决定带儿子去求学。2009年9月,张一凡进入青山区特殊教育学校。

  在这里,张一凡遇到了班主任贾鹏尧老师,老师发现张一凡有绘画天赋。校长潘芳知道这一情况后,又找到青山区科技少年宫的老师,让张一凡进行专业学习。张一凡是朗婷老师的第一个残疾人学生,他的绘画天赋在这里得到了专业的开发。

  2014年,张一凡的作品《无色光》荣获世界儿童画展金奖。此后,他开始参加各类绘画比赛,获得第六届国际青少年手写手绘明信片大展金奖,在《少儿画苑》第21届国际少儿书画大赛获奖……奖状和证书摞起来有高高一摞。

  随着个头不断长高,肢体的畸形严重影响着他的发育,在包头市残联和青山区残联的帮助下,2014年,张一凡完成了足内翻手术,2015年又完成了双下肢矫正手术。腿直了,脚平了,张一凡踏上了人生的新征程。

  为锻炼张一凡,郭春莲开始带着他做公益,去敬老院慰问,去黄河边和社区捡垃圾,这些善举感动了很多人。2020年,包头服务管理职业学校为张一凡开通绿色通道,他成为室内平面艺术设计班的正式学生。

  在老师刘瑾带领下,班里所有人为张一凡筑起了一座温暖港湾。参加活动张一凡走得慢,同学抱起他就跑;下楼不方便,男同学的背最有力;宿舍六个人,打扫卫生时让他“靠边站”;学习上有困难,帮忙的人轮番上。

  为了学好专业课,熬夜制图成了常态,因为张一凡只有左手的手指可以支配,别人画一张图需要一个小时,他就要三四个小时。在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下,2023年7月,张一凡以269分的成绩考上了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完成了他梦寐以求的大学梦。“当我收到大学通知书的那一刻,内心的痛苦第一次彻底释放。”回想起两年前的那一幕,张一凡说。

  2023全国残障青少儿艺术双年展上,张一凡的国画《锦绣江山美如画》荣获青年组妙手丹青奖,为残奥会设计的logo荣获三等奖。

  今年,张一凡和妈妈去看了《小小的我》,从电影开场,眼泪就没有停止过。他说:“看到主人公刘春和,我才勇敢地回忆了自己的一路,我要感谢我的家人,感谢遇到的老师和好人,是他们让我的人生变得精彩。”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法治
   第06版:苏尼特右旗
   第07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家园
   第08版:资讯
   第09版:视界
   第10版:北疆文化·文物说
   第11版:社会
   第12版:公益广告
改革赋能让产业工人更有奔头
小小的我 大大的梦
赏花季 如约至
事关中小学生研学 这些“干货”请知晓
“石榴籽e起来”让惠民服务可见可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