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消费市场供需两旺 文旅融合后劲十足

市民游客打卡拍照。佳华 摄
市民游客踏青赏花。佳华 摄
通辽市花季漫游活动现场。佳华 摄
展厅外的新农机。
村民正在选购农机。
行驶在乌海湖上的游船。
  兴安

  多维发力激活消费“一池春水”

  □本报记者  高敏娜

  春意盎然,万物复苏,兴安盟的消费市场也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春潮。从熙熙攘攘的商超卖场到诚信经营的示范商圈,从惠民利民的“以旧换新”政策到文旅融合的消费新体验,岭上兴安正以全新的姿态书写着消费升级的动人篇章。

  2025年,兴安盟以“消费提振年”为主线,把握节假日市场的重要消费节点,精心组织开展内容多元、形式丰富的促销活动,消费市场呈现出热力升腾的繁荣景象。

  政策发力  消费市场活力十足

  服饰店当季新款热卖,店员补货不停;奶茶店排起长队,甜香四溢;特色餐厅座无虚席,烟火气正浓……4月19日,适逢周末,兴安盟各大商业街区、大型商超、连锁餐饮门店等消费场所人流涌动,各类促销活动层出不穷。

  “换季刚好来买些新衣服,这件浅咖色风衣叠享满减优惠,算下来比网购还划算。在商场不仅可以购物,顺便还能和朋友一起吃美食、看电影!”兴安盟万达广场内,乌兰浩特市民刘丹妮正在选购品牌服饰。

  消费市场的新活力,不仅在街头巷尾的商圈人气中,还在千家万户的美好生活里。这两天,科右前旗居民吴女士的新房终于等来了家电进场,收拾妥当即将入住。

  “国补政策帮我省了2000多元,预算还有富余,于是添置了智能窗帘。”从房子设计开始,吴女士一直精打细算、勤做攻略,但算来算去发现,都不如国补落地替她省得多。

  如今大件家电已购置完毕,但预算仍有富余。小账本里不仅记录着花出去的每一笔钱,省下来的真金白银也积少成多。

  数据显示,一季度,全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完成46.7亿元,同比增长7%,增速高于全区0.3个百分点,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5.6%。鲜活的消费数据,折射出岭上兴安消费市场春潮涌动,彰显出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和大好前景。

  消费市场的“春江水暖”,源自于精准发力的政策支持。今年以来,兴安盟多管齐下,全力推动消费市场回暖升温。加强监测调度和跟踪服务,培育新增限额以上零售企业35家;聚焦限上重点领域和企业,组织开展各类消费促进活动260余场,成品油、商超、住餐等行业实现恢复性增长;加力扩围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拨付率排全区第3位,全盟限额以上手机、家居、新能源汽车、家电行业零售额预计较去年同期分别提高264%、136%、127%和10%。

  “青瓦白墙配上民族服饰,随手一拍都好看!”日前,在乌兰浩特市乌兰哈达镇三合村,来这里散心的市民初海凤,身着民族服饰,品尝特色美食,感受乡村惬意生活。

  “这批新进的朝鲜族服饰刚到没几天就租出去了20多套,游客穿着在外面拍照特别应景。”红城三合汇负责人张春艳边介绍,边展示新购入的特色服饰。

  这两年,三合村以宅基地制度改革为契机,设计了一系列富有民俗特色的景观小品,同时对原有的水渠和院墙进行改造和美化,成功打造了独具魅力的民俗风情步行街。如今,这里汇聚了特色餐饮、精品民宿等十余种丰富多彩的特色业态,吸引了众多游客。

  盟不断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新产品、新场景、新业态持续激发消费活力,为文旅市场发展注入新动能。今年以来,该盟精准对接文旅消费新需求,阿尔山春季促消费及民宿、酒店等旅游接待服务设备更新和提档升级工作全面启动。此外,大力培育消费新业态新场景,“兴安后备箱市集”“五一夜市”等地摊经济陆续恢复。

  “我们尽可能拓宽政策受众范围,挖掘、释放消费市场潜力和活力,为全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劲动力。”兴安盟商务口岸局四级调研员刘宏军说,兴安盟将持续把恢复和扩大消费置于优先战略位置,精准施策,推动消费市场持续回暖向好。

  示范商圈  高品质消费乐享其中

  走进美中美商场,内蒙古自治区消费者协会颁发的“放心消费示范商圈”展牌,见证着这家15年顾客零投诉的商场如何用“细致服务”打造“金字招牌”。

  “美中美商场的服务态度、衣服价位与质量都不错,我也能感受到商场对消费者的重视。”商场内,乌兰浩特市民闫女士购买了两件衣服,开心地分享着她的购物感受。

  “放心消费”何以成就“示范商圈”?近年来,兴安盟创新构建“四位一体”协同治理体系,成功打造六大“放心消费示范商圈”,不仅服务升了级,更催生了看得见的经济活力,为区域商贸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树立了新标杆。

  “2009年,我们商场推出了‘消费者零投诉’制度,更好地保护消费者的权益,也对我们商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出现问题后第一时间解决,不让消费者带着不满离开。消费者对我们越来越信任,回头客自然越来越多,生意自然也就越来越好了。”在美中美商场经营服装11年的商户佟丽坤笑着说。

  美中美商场成立于1992年,如今已历经30多个春秋,今年商场紧跟时代步伐,从新服务、新货品、新陈列、新灯光、新电商五方面进行了全面升级改造,为消费者提供时尚潮流的商品和更加周到细致的服务。

  “我们实行的‘先行赔付制度’,给消费者吃了‘定心丸’。”美中美商场总经理梁志军说,“先赔付,再解决”是商场30多年来的经营原则。

  “自从欧亚开业以来,我经常过来购物,这里商品种类丰富,质量也好,让人放心。多年来,购物中遇到的小问题都得到了及时解决。”正在乌兰浩特欧亚购物中心购物的张女士满意地说。

  乌兰浩特欧亚购物中心是全区首家“放心消费示范商圈”,多年来,始终维护广大消费者合法权益,努力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市场。“得到不少老顾客的认可,我们也特别开心。刚开业的时候,有夫妻俩来挑选商品,买了一枚戒指,说我们家服务态度好,后来又买了项链,现在基本来欧亚就会来店里逛逛,还介绍了十来单生意给我们。”乌兰浩特欧亚购物中心商户许平说。

  “我们商品都经过严格筛选,确保质量达标。我们始终将消费者的权益放在首位,严守诚信底线。”乌兰浩特欧亚购物中心综合部部长徐晶介绍说。为方便消费者维权,欧亚购物中心还将消费维权服务站点设置在一楼的客户服务平台,实现了消费与维权之间的“零距离”。

  “创建放心消费示范商圈对于营造更高质量的消费环境、助推经济发展意义重大,进一步保障消费者购买商品和接受服务的合法权益,有利于提高消费者满意度。我们将共筑满意消费环境,让消费者敢消费、愿消费,乐享高品质消费。”兴安盟市场监督管理局三级调研员张立志表示。

  呼和浩特

  这里万般皆是景 邀你不负好时光

  本报呼和浩特4月20日讯  (记者  刘洋)时值暮春,

  风和日暖。呼和浩特全面开启春季赏花文旅活动,依托榆叶

  梅、杏花、芍药等特色花卉资源,构建“一廊·两轴·五带”全域文旅

  格局,联动交通出行、文创消费、餐饮住宿等多元业态,将生态“颜值”

  转化为消费“产值”。

  年轻群体探索时尚消费新场景。呼和浩特以“交通+赏花”模式精准匹配

  年轻客群需求,4月19日开启了升级版“开往春天的巴士2.0”赏花公交专线,串

  联丝绸之路大道花海景观带与城市核心区,配套集章打卡地图吸引年轻人深度

  探索。滴滴、青桔公司投放的1000辆春日主题花车,凭借时尚设计、便捷手机支架

  及本土品牌展示功能,成为年轻人拍照打卡新地标。四条定制骑行线路融合科技馆、

  老城街巷、商业中心等场景,形成“骑游+购物+美食”的年轻化消费闭环。

  文化体验激发传统消费新活力。三大主题活动深度链接文化消费需求:将军衙署博物馆第十一届丁香季(4月23日至27日),将以古风场景为核心,通过情景剧巡游、古代投壶体验、文创市集等,重现历史文脉与赏花文化的融合魅力;回民区第十四届杏花季(4月18日至20日),以乌素图杏花谷为主会场,联动艺术村、非遗小镇等分会场,举办沉浸式演出、非遗手作、杏花诗会等活动,构建艺术与自然的消费共生空间;和林格尔县第十六届芍药文化旅游活动(5月31日至6月8日),将依托南山旅游景区千亩花海,打造开幕式、文艺表演、非遗体验等环节,以“赏花+美食+文创”模式释放消费潜力。

  全域联动释放复合消费潜力。呼和浩特通过资源整合,延伸消费链条。骑行线路串联科技馆、老城街巷传统美食店铺与商业中心,带动“骑游+购物+餐饮”消费链;民宿与酒店推出“赏花+”消费套餐,整合服务,满足一站式休闲需求。从城市景观带到乡村艺术村,从历史古迹到现代商圈,全域文旅资源的系统化运营,推动“春日流量”向“持续留量”转化。

  通过精准定位多元消费需求,呼和浩特正将“赏花经济”拓展为覆盖全龄段、多场景的消费生态。年轻群体的时尚出行、文化爱好者的深度体验、家庭客群的复合消费,共同构成青城“春季文旅新IP”的核心驱动力。

  通辽

  花季漫游

  □本报记者  薛一群 

  4月10日,“悦来通辽·花漾春天”通辽市花季漫游活动在悦来河旅游休闲街区启动。

  此次活动由通辽市文化旅游广电局、体育局、开发区管委会联合主办,期间同步举办了招聘会、“醉美桃花”摄影作品展、第八届科尔沁运动大会自行车赛,将文旅体验、体育赛事、社交互动等多元融合,为市民游客打造一场沉浸式春日游玩盛宴。

  文创饰品、非遗美食、非遗手工艺品……在活动主会场,市民游客漫步“桃花季文创市集”,近距离感受科尔沁非遗文化的魅力,品尝通辽特色风味美食。在文艺惠民演出舞台上,古典舞、民乐演奏及花神主题表演轮番上阵,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巧妙融合,赢得了阵阵喝彩。在汽车展销区,经销商正在介绍车辆以旧换新政策补贴与品牌优惠情况,多重优惠政策吸引了众多消费者咨询选购。百家企业推出为期半个月的消费优惠活动,真正突显了“文旅搭台、经济唱戏”的融合效应。

  今年,通辽市将围绕春季全域花期,开展花季漫游系列文旅活动。自4月10日至5月中旬,开发区桃花节、科左中旗群众春游行、奈曼旗春游杏花乡、科左后旗杏林踏春、扎鲁特旗赏杜鹃花、科尔沁区春日狂欢、奈曼旗青龙山洼丁香花踏春等七大主题活动次第展开,形成“周周有活动、处处有亮点”的文旅矩阵。

  乌海

  旅游消费迎来“开门红”

  本报乌海4月20日电  (记者  郝飚)4月20日,记者从乌海市文体旅游广电局获悉,今年第一季度,乌海旅游市场迎来“开门红”,实现国内游客接待量与旅游总收入“双增长”,全市共接待国内游客209.29万人次,同比增长17.95%;国内游客总花费24.98亿元,同比增长22.24%。

  连日来,回升的气温带动乌海湖迎来春季旅游小高峰。在宽阔的湖面上,游客乘船游览,“山、海、沙、城”的美景震撼人心;越过乌海湖走进乌兰布和沙漠,乘坐越野车探索沙海,在惊险刺激中领略无垠的大漠风景。“大漠连着大湖,这样的景致在国内很难找,乌海是一座宝藏城市。”一位来自江苏的游客点赞道。

  今年以来,乌海市充分发挥区域特色文化旅游资源优势,通过举办乌海冬季那达慕文体旅游系列活动和首届观鸟嘉年华、“我们的节日·清明”咏春诗会、文化惠民演出、纸鸢手工制作体验等文旅活动,不断创新文旅消费场景,丰富旅游业态。在优质供给的带动下,游客满意度和获得感持续提升,“沙漠看海·中国乌海”文旅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显著提升,为全年旅游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据介绍,从客源结构与出行特征来看,乌海一季度客源结构呈现多元化态势,周边省区成为主要区外客源地,陕西、宁夏、甘肃位列区外游客来源前三位。其中,国内过夜游客总花费18.83亿元,国内一日游游客总花费6.15亿元。

  从游客消费数额看,乌海一季度游客人均花费1193.47元。其中,一日游游客人均花费473.25元,过夜游客人均花费2372.02元,是一日游人均花费的5倍。在游客总花费构成中,交通和餐饮占比位居前两位,分别为36.32%、32.18%;住宿花费占比16.38%,经营性住宿单位出租率36.51%。

  呼伦贝尔

  以旧换新 “换”出加速度

  □本报记者  李可新  通讯员  文静  魏雪莹

  家电商城线上直播人气爆棚,线下商场消费者络绎不绝;汽车4S店,购车市民人头攒动,手机门店新品热销……2025年,呼伦贝尔家电、汽车、电子数码等消费市场持续升温。当地财政通过“真金白银”政策组合拳,将消费品以旧换新作为抓手,激发市场活力,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市民马先生便是政策受益者之一。他不仅通过线上申请获得国家汽车置换补贴1.3万元,还领取了政府部门发放的4000元购车补贴消费券。截至4月6日,呼伦贝尔已为1773辆报废或置换更新车辆发放补贴2482.1万元。为进一步刺激车市,4月18日至20日,“悦享品质座驾 共赴美好出行”春季大型车展启幕,为消费者带来更多车型选择与叠加优惠。

  为配合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呼伦贝尔市财政局统筹安排2025年第一期政府消费券490万元,其中汽车消费补贴券300万元,百货、商超消费补贴券190万元。各旗市区通过本级财力安排消费券资金1120万元。同时,《呼伦贝尔市购车消费金融贷款贴息实施方案》同步落地,对消费者符合条件的购车贷款给予贴息,双重政策提升市民购车意愿。

  2025年自治区家电以旧换新领域补贴范围进一步调整,在实施12大类家电产品消费补贴基础上,新增衣物护理机、蒸烤箱、空气炸锅等6类家电产品,进一步扩大了补贴范围。根据呼伦贝尔市商务局提供的数据,今年一季度,呼伦贝尔家电以旧换新商品交易额共计5216.06万元,优惠金额987.19万元。

  今年,呼伦贝尔市超长期特别国债安排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额度5300万元,分别用于支持汽车、家电、数码产品、家装厨卫以及电动自行车领域的消费品以旧换新。下一步,呼伦贝尔市财政局将强化资金管理,推动政策惠及更多市场主体,让消费市场更加繁荣。

  巴彦淖尔

  补贴到账购机忙

  □本报记者  薄金凤  实习生  武加维

  4月15日,在巴彦淖尔市五原县一家农机市场展厅内,型号各异的农业机械整齐排列,展厅外一排排新农机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亮。

  崔志军是五原县隆兴昌镇种粮大户。今年,他计划扩大种植面积,听说不少农机又升级了,刚好赶上国家出台农机设备更新补贴政策,赶紧来考察。“这台拖拉机的很多部件都有改进,科技含量更高了,也更结实耐用。”崔志军一会儿蹲下,一会儿站立,恨不得躺在机器下方观察。

  “现在不仅有国家农机政策补贴,同时还有‘以旧换新’活动,农户换新更积极了,销量明显提升。”五原县力源农机销售经理许禄介绍。

  “我的旧农用车已经用了很多年,现在可以折5000元,国家补贴5100元,我又花了4.77万元换了一台新车。”崔志军开心地说。

  据了解,自2025年实施农机报废补贴政策以来,巴彦淖尔市通过简化流程、优化服务引导农户淘汰老旧农机,提升农机整体安全性能和作业效率。目前,该市共有5家企业获得农机报废回收拆解资质,在全市范围内设立了36个回收点,农户可购买包括拖拉机、播种机、残膜回收机等27大类机具。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报废老旧农机4844台,发放补贴资金302.44万元。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理应如此
   第06版:经济周看
   第07版:盟市专线
   第08版:出彩
消费市场供需两旺 文旅融合后劲十足
增加优质供给 激发消费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