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科技赋能为实战“添翼”

  □本报记者  郝佳丽  通讯员  王文浩

  “正前方150米处,2米乘2米区域是幸存区域,半径0.8米圆框内有受伤人员,迅速投掷救生物资……”近日,一场无人机集训在赤峰市翁牛特旗民兵训练基地拉开帷幕,该市40余名民兵骨干齐聚于此,深学理论知识、研究实操技能、集智攻关难点,打通无人机民兵分队实战转化的“最后一公里”。

  面对地形地貌复杂、恶劣天气多样等不利于无人机民兵实战训练的因素,赤峰军分区通过整合教育资源,创新“实际体验+实践运用+实战模拟”训练模式,走出自主开展精训、依托驻军带训、联合高校强训的训练新路子,推动无人机操作手训练提质增效;组织无人机操作手到驻地高校进行理论和实操训练,到赤峰市民兵训练基地开展封闭式集训,并根据各地人武部辖区特点有针对性地强化训练,一套“组合拳”下来,大大提升无人机分队遂行任务能力。同时,该军分区先后制定印发了《关于规范民兵军事训练软件资料的通知》等多份文件,优化力量编成、训考机制、激励措施和政策保障,鼓励有理想、有才干的企业和群众加入民兵队伍中。

  翻开赤峰军分区新年度民兵无人机分队训练计划,记者看到各人武部分别对应着农牧、山林、空情等不同训练方案,明确训练重点、教员配置、考核检验、经费保障等系列举措,确定军地联合行动、配合驻军单位行动的指挥链路,更加方便各人武部开展训练工作。

  去年8月,赤峰市遭受洪涝灾害,部分地区出现溃口,情况危急。赤峰军分区迅速派出无人机操作手,在强降雨天气下起飞升空,不断向地面指挥所传输河道实时画面、监控高危河段险情,为军地联合指挥部正确决策提供了关键数据支撑。

  近年来,无人机民兵分队专业力量不断向新域新质领域延伸,参与抢险救灾任务作用凸显。赤峰军分区将搭建驻军训练场“直通车”、国防动员办公室训练场“直通车”、高等院校教室“直通车”,建立驻军指导帮带、地方装备共享、教育资源通用机制,真正打造一支拉得出、上得去、起作用的民兵无人机分队,提升各类抢险救灾行动质效。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内蒙古军区各级积极开展义务植树活动
~~~
~~~
~~~
~~~——武警内蒙古总队鄂尔多斯支队践行“穿沙精神”纪实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北疆国防
   第06版:内蒙古全民健身
   第07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家园
   第08版:青春号
   第09版:视界
   第10版:北疆文化·文物说
   第11版:乡村振兴
   第12版:公益广告
把绿色绘进北疆
科技赋能为实战“添翼”
淬火开训,锻造运输尖兵
“红书包”将医疗服务送到家
“沙不退,我不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