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体重管理需警惕减肥陷阱

  ◎王琦

  “当场减腰围2至5厘米”“减重牙膏可有效抑制虚假食欲,让你刷刷牙就能瘦”“用高科技仪器刺激穴位疏通经络,40天瘦20斤不反弹”……市面上五花八门的“瘦身神器”层出不穷,一些商家通过制造身材焦虑、夸大宣传、伪造科技概念等手段,打造一条条“深入人心”的宣传标语,“俘虏”了不少人的金钱与健康。

  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加班、熬夜、饮食不规律成为部分人的生活常态,导致肥胖问题愈发凸显。数据显示,我国人口超重率与肥胖率分别达到34.3%和16.4%,且呈逐年上升趋势。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开展“体重管理年”3年行动,初衷是普及健康生活方式,然而这一举措却被一些不良商家视为商机,在减肥市场设下重重陷阱。

  商家制造身材焦虑的手段可谓五花八门。部分商家不惜重金雇佣“文案团队”,借助社交平台精准推送焦虑内容:虚构美好愿景,宣称“瘦了就是人生赢家”;精心打造专家人设,用“6000字脱水干货”对营销软文进行包装。还有一些商家故意放大顾客身体部位,用“大妈背”“游泳圈”“麒麟臂”等字眼制造视觉冲击,再配以极具刺激性的标语,让消费者陷入“胖=失败”的思维怪圈,进而为“速瘦”付出金钱与健康的双重代价。

  这些焦虑营销行为通过贬损“胖”的形象,将“瘦即正义”的错误价值观植入社会认知,给肥胖者带来沉重的心理压力。同时,这种行为还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比如,有的商家以“平台期突破套餐”“巩固期疗程”等名义诱导消费者持续消费,巧妙规避医疗广告监管,以“个案效果因人而异”为借口,逃避广告法中虚假宣传的认定。

  除了焦虑营销,伪科学话术也是减肥陷阱的“杀手锏”。众多机构借助“脱水疗法”制造短期体重下降的假象,比如流行的“涂油甩脂”,实则是通过排汗使身体水分流失,一旦补水体重便会迅速反弹。还有一些商家推出“用电磁能量仪调节生物电场”“用智能纤体热灸仪击破燃烧分解脂肪”等所谓的减肥奇术,其实是用伪科学话术对普通热敷、按摩项目进行包装,误导消费者为“黑科技”买单。

  治理减肥市场乱象需多方协同发力。相关部门应加大监管力度,提高行业准入门槛,规范商家的宣传和经营行为,对违法违规行为予以严惩。同时,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消费者的辨别能力,引导消费者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和消费观念,避免被商家的虚假宣传所迷惑。消费者也应保持理性,不盲目追求快速减肥,用科学健康的方式管理好体重。

  体重管理是一项关乎全民健康的重要行动。只有规避、填平上述陷阱,让减肥市场回归理性,体重管理才能落地生根,为人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悦读
   第06版:评论
   第07版:旗县融媒
   第08版:乌海
聚焦需求升级激活消费澎湃动能
用AI点燃梦想火花
辣语
严查违法广告
体重管理需警惕减肥陷阱
执文化之笔绘产业新篇
“出摊办公”解锁便民新场景
凡人善举擦亮城市文明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