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以青春之笔奋力书写新时代精彩答卷

碧波荡漾的乌海湖。王超 摄
求真青年讲堂。
乌海市第四届青年文化节。
青年志愿者参与“我为‘三北’种棵树”活动。
开放麦理论宣讲培训受到乌海青年追捧。
2024年乌海市青年理论宣讲大赛。
青年志愿者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
  □郝飚 韩建慧

  青春孕育无限希望,青年创造美好未来。近年来,共青团乌海市委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工作主线,聚焦自治区党委相关工作要求,锚定推动乌海市在资源型城市转型中求突破、作示范的奋斗目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忠诚履行引领凝聚青年、组织动员青年、联系服务青年的职责使命,以强劲的引领力、高效的组织力、贴心的服务力,带领全市广大团员青年勇挑重担、锐意进取,为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乌海新篇章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动能。

  坚定“与党同心”的青春信仰

  “请举起右拳,跟我宣誓……”2024年5月7日,在乌海市第一中学,新入团的团员代表在老团员的带领下举行庄严的入团仪式,佩戴团徽、颁发团员证、团员宣誓等环节,增强了团员青年的归属感和荣誉感,也唤起了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思想政治引领工作,犹如滴水穿石,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青年人的成长。过去一年,共青团乌海市委在思想政治引领方面扎实推进,成果显著。围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及“六句话的事实和道理”等重点内容,开展了157场宣讲活动。同时,组织开展主题团(队)日和入团(队)仪式教育共计619场。与乌海市融媒体中心联合打造了《红领巾心向党》专题,推出240期节目。通过这些举措,团员和青少年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意识愈发强烈。

  通过“行走的思政课堂”汲取力量

  “这种叫‘绿妃’的小番茄甜度可真高,没想到咱们果蔬种植技术这么先进。”2024年8月28日,在海勃湾区滨河街道中河源社区领恒农民专业合作社参观学习的团员青年对该农业合作社培育出来的“网红番茄”赞不绝口。

  这是共青团乌海市委组织的“爱家乡、看成就、促发展”团员青年服务高质量发展学习实践活动,被团员青年们称作“行走的思政课堂”。在田间地头,团员青年们详细了解了合作社的运营模式,以及在农业种植、鱼类养殖等方面的技术创新与显著成果,有效激发了大家投身农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热情。​

  同样的“课堂”,还设立在乌海抽水蓄能电站。团员青年们通过近距离观测乌海市打造的“超级大充电宝”,切实体悟乌海市在“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立足自身发展实际和周边地区产业布局,稳步推进建设绿色能源消纳基地的总体规划,抓好区域内新能源项目、绿电输送通道建设的新途径。

  爬上高高的甘德尔山,在生态治理区管护站里亲自体验如何用草方格缚住沙丘,团员青年们又近距离了解了乌海市在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大力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全面加强荒漠化和沙化综合防治方面的决心和成效。

  把枯燥的理论课搬到了田间地头、生产一线、学校企业,团员青年们在这样新颖的“行走的思政课堂”中,充分汲取着知识养分。

  除了让思政课动起来,走心的理论宣讲同样让团员青年们深受鼓舞。今年3月6日,一场别开生面的理论宣讲活动在乌海市青少年创意园求真青年讲堂举行,用脱口秀的形式,以独特的视角、幽默风趣的语言、生动鲜活的案例,将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青年喜闻乐见的故事,给团员青年们带来了一场既“解渴”又“解压”的理论学习新体验。“这样的宣讲冒热气、接地气又有人气。”参加了本次宣讲活动的团员青年孟馨说。新颖的形式、生动的内容,赢得了广大团员青年的认可与欢迎,也真正为团员青年搭建起宣讲交流、实践锻炼、风采展示的优质平台,助力团员青年在互学互鉴中共同成长。

  志愿服务展现青年担当

  党旗所指就是团旗所向。近年来,乌海市的青年志愿服务不断向常态化、规范化、项目化方向发展。共青团乌海市委围绕中心工作及群众需求,设计精准“滴灌式”的青年志愿服务项目,通过精细设计、搭建平台、做实保障,实现志愿服务“快、精、稳”,打通志愿服务和群众之间的“最后一公里”,动员引领青年奋力投身乌海市高质量发展实践,在能为可为领域展现共青团担当。

  在“青年产业工人流动夜校”启动仪式暨学雷锋集中行动中,为产业工人送学、送服务,丰富其精神文化生活;通过深度整合资源,该市今年打造了“爱心益剪”“阳光助残  关爱健康”“北疆文化润心田  籽籽同心促团结”等12个青年志愿服务社会化品牌项目,精准对接不同群体需求,推动志愿服务精准化、常态化。此外,共青团乌海市委重视健全保障激励机制,定制激励程序,广泛征求意见改进项目,吸引更多青年加入志愿队伍。

  在项目引领下,志愿服务成果丰硕。2023年到2025年,“七彩假期”覆盖5425名青少年;2024年共开展各类志愿服务累计1308场次,累计时长36844.3小时,较2023年增长191%。获得自治区奖项2金6银7铜,2个项目获得第七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铜奖。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厚植心间

  “我的爷爷就是一位煤矿工人,虽然他1978年才从河北保定到乌海工作,但他的前辈和工友们很多都参加过1958年底的万人上山夺煤大会战。从小我就听爷爷讲这些故事,讲述我们的父辈、祖辈如何在戈壁滩上建设起一座共和国的工业新城,今天我也想将这些故事分享给大家……”4月20日,在乌海市青少年创意园中,一场别开生面的研学活动吸引了不少路人驻足聆听。这次研学活动的主题是“小石榴籽看乌海·民族团结向未来”,到场的青少年们通过分享故事的形式讲述自己心目中的家乡。“万人上山夺煤大会战”“好人好马上三线”等镌刻在乌海市民族团结进步史上的动人篇章,在孩子们的讲述中鲜活起来,感动着现场每一位观众,也在潜移默化中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深扎根于青少年心中。

  共青团乌海市委始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通过在青少年中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文化交流、跨区域交往交流等活动,教育引导全市各族青少年牢固树立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促进各族青少年相互理解尊重、相互包容欣赏、相互学习帮助。

  近年来,共青团乌海市委与巴彦淖尔、锡林郭勒以及江苏淮安、贵州贵阳、湖北宜昌签署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合作框架协议,并举办21场研学活动,促进交往交流交融,2024年,互访频次较上一年增长150%。常态化开展传统节日实践体验,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启智润心,并突出团属阵地优势做实“最后一公里”。在此过程中,乌海市青少年创意园被评定为全区首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并在全区教育实践基地建设推进会作为代表交流“乌海经验”,展现了独特的工作成效。

  此外,共青团乌海市委还在各中小学校广泛开展书法绘画大赛、主题队课比赛、研学旅行等形式多样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同时,抓住重大时间节点和重要节日契机,举办五四青年文化节、六一少年儿童主题队课、“微中国游览”暨各民族青少年同唱一首歌等活动,生动讲述民族团结故事,进一步引导青少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定各族青少年永远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

  优化环境护航青年成长成才

  2024年,共青团乌海市委“群团组织办实事”清单中青少年领域的13项任务全部高质量完成;发布“团团带你找工作”招聘信息10期,组织开展“千校万岗”招聘活动,为青年就业搭建桥梁;以“12+N”模式开展联谊交友活动29场,帮助3700余名青年在乌海市安家立业;举办第四届五四青年文化节、第十六届少儿春晚等活动,开办42期青年夜校,丰富青年精神文化生活;开展23场团属阵地“走村进郊”行动,针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农区矿区困境青少年等特殊群体,跟进“圆梦微心愿”等关怀举措;在32个社区开展寒暑假公益托管服务,2420人入托,同比增长178%,切实解决双职工家庭假期看娃难问题;深入实施市长助学行动,发放市长助学金105.2万元,资助263名贫困学子圆梦大学。

  今年4月11日,共青团乌海市委主动出击,前往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开展校地共建交流座谈会。会上详细介绍乌海市青年创业就业政策、孵化基地建设、青年人才驿站服务、大学生实习实践及西部计划招募等服务举措,并与学生们围绕求职就业、实习实践需求展开深入交流。通过座谈,充分挖掘乌海市的资源优势与学院的人才优势,推动双方深度合作,最终签署《校地共建合作协议》,确定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为“校地共建单位”,为青年人才培养和城市发展注入新活力。

  护航成长真抓实干,项目驱动敢于担当。乌海市各级团组织将继续锚定新时代使命,以更强的政治引领力筑牢信仰根基,以更高的组织动员力凝聚青年力量,以更实的服务保障力回应成长诉求,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勇立时代潮头,在产业转型的主战场、乡村振兴的第一线、社会治理的最前沿挺膺担当,以青春之笔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乌海实践的精彩答卷。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共青团乌海市委提供)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旗县融媒
   第06版:2025全媒体主题宣传活动
   第08版:乌海
以青春之笔奋力书写新时代精彩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