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9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小玉米“链”成“黄金”大产业

收回来的玉米堆成了小山丘。
  □文/图  本报记者  梅刚

  4月28日,记者来到呼伦贝尔东北阜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见证在科技的“加持”下,小玉米如何“链”成“黄金”大产业。

  火锅汤料、方便面、酱油、沙拉酱等生活中常见的食品,摆放在产品展厅内,副总经理孙钦波笑着说:“这些食品,都含有谷氨酸钠,也就是我们生产的味精。”

  走进位于扎兰屯市的阜丰生产车间,自动生产线高速运转,一颗颗玉米经过浸泡、破碎、过滤、浓缩等一系列操作,变身一粒粒晶莹剔透的谷氨酸钠(味精)产出,工人们紧张而有序地操控着流水线,将成品打包入袋。车间外,一列列货运列车缓缓驶出,将企业生产的淀粉、谷氨酸、谷氨酸钠、结晶葡萄糖、苏氨酸等产品输送到全国,并漂洋过海销往北美、欧洲、非洲、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2025年前三个月,该公司加工玉米79万吨,同比增长22.4%。

  孙钦波进一步介绍,公司年精深加工玉米能力达到220万吨,实现年产60万吨谷氨酸钠(味精)、15万吨苏氨酸、60万吨肥料、50万吨饲料、180万吨淀粉的生产能力。

  “听说企业安置7200人就业,但生产线很少有工人?”“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面对记者的疑问,孙钦波说:“我们向科学管理要效益,执行‘四班三倒’生产方式,工人按时休息,设备一刻不停。即使是春节这样的节假日,生产也是有序进行,确保产品质量好、产量高。”

  “我们坚持走绿色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玉米通过加工被分解成淀粉,依靠淀粉酶进行重组变成淀粉糖,也可以通过添加不同的菌株,转化成不同类型的氨基酸。这些氨基酸,或能进行食品调味,或是成为生物制药的重要原料。其中,过程中产生的母液,经浓缩以后会制造成生物发酵肥,用于玉米或其他农作物种植;高效多级处理的中水,重新用于生产环节的降温用水,这样一来,形成 ‘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循环经济产业链。”孙钦波说。

  小玉米“链”成“黄金”大产业,阜丰玉米全产业链的快速发展,加快了当地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拉动扎兰屯玉米种植面积由50万亩增至265万亩,带动7.5万农户实现增收致富。

  据悉,到2025年底,阜丰在扎兰屯总投资将达到200亿元,年玉米加工量超过300万吨,年工业总产值超过120亿元。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生态环保
   第06版:影像力
   第07版:盟市专线
   第08版:科技
   第09版:民生
   第10版:北国风光
   第11版:文艺评论
   第12版:公益广告
指尖筑梦,铺就妇女手工创业发展之路
小玉米“链”成“黄金”大产业
体测把脉科学健身
啥是集采药品?这些知识请知晓!
集体经济“掏腰包” 村民幸福“再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