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思政铸魂实践育人 让青年人才“破茧成蝶”

  每周一下午,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系的皮革艺术工作室便热闹非凡。师生们全神贯注,切割皮子、锤打塑形、精心制作金属配饰,沉浸在创作的乐趣中。

  在皮革艺术课堂上,衣军超老师一边熟练地示范制作技艺,一边耐心传授要点,还巧妙地将蒙古马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融入其中,打造出一堂生动的精品课。

  在学院艺术设计系,这样融合知识与精神传承的课堂还有许多。赵利娜副教授在图形创意课上,以学院特色马球队的照片为素材,深入解析“马背荣耀”等招贴中“马”的图形与长城、黄河元素融合的意义,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贯穿整个课程。

  漫步校园,独具特色的马文化随处可见,其中,马文化博物馆格外引人注目。依托博物馆的丰富资源,艺术设计系将马鞍装饰艺术、游牧文化符号等融入设计课程。师生共同研究元代至现代的马鞍藏品,开发出《马鞍具图案数字化设计》课程模块,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与课程体系建设深度融合。

  早在2017年,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系就开始积极探索以课程思政为引领、非遗为基础、马文化为抓手、实践化为目标的“育人生态”,将“凝心铸魂”的时代主题纳入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育目标,构建“思想引领、文化强基、实践出新”多位一体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新平台。多年来,依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鞍马具艺术资源开发和应用研究”“设计思维与方法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内蒙古传统手工艺文化资源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实践应用研究”等重大课题,学院逐步构建起以“多域贯通、多维联动、多元互动”为特征的“思政铸魂、文化润心、实践育人——职业教育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

  丰硕的教学成果不仅体现在课堂上,还广泛应用于服务地方的实践中。闫占军副教授带领工艺美术教学团队,依托“马文化文创产品开发设计”课程深入调研,设计出“一路高歌”“步月登云”等50余款马文化主题工艺美术文创产品,产品在呼和浩特市漠上行景区等项目中深受欢迎,销售火爆。2023年,该团队受邀参加阿尔山乡村旅游艺术提升行动,参与设计阿尔山市西口村艺术节,以马为媒介打造“艺马为媒” 品牌,吸引超10万人次游客前往西口村,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

  创新“学、研、产、用”知行合一的“四维”课程体系,将主动学、自主研、强文创、善实践等目标融汇于育人全过程,并落实在设计类人才培养的思政引领、个性化学习、应用性实践等场域,构建了专业课程与思政深度融合的路径模型。在“思政铸魂”的引领下,以“五段教学法”拓展课程思政与专业教学的融汇空间和渠道,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在“五段教学法”实施过程中有效实现民族区域高质量、高素质的“双高”型艺术设计人才培育,突破了专业教学与课程思政脱节的瓶颈。

  眼下,依托蒙古族传统鞍具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研究项目,投入专项资金购置先进数字化设备,艺术设计系团队对收集到的蒙古族传统鞍具的外观造型和装饰图案进行数字化处理并分类、标注后录入数据库。初步建立起资源库的基本框架,完成80%的资源数字化处理工作,录入数据库的资源数量达到1.5万余条。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工作主线,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创新建构与实践艺术设计人才培育模式,培养出一批批主动学习、自主研究、擅长文创、实践能力强的复合型职业艺术设计人才,为地区文旅企业持续输送新鲜血液,他们以自己的方式生动讲述着内蒙古故事、中国故事。

  (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系 武建林)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要闻
   第06版:青春号
   第07版:旗县融媒
   第08版:出彩
躬耕三尺讲台 践行教育初心
思政铸魂实践育人 让青年人才“破茧成蝶”
开展汛前隐患整治 筑牢安全度汛防线
政策春风入园区 精准注入“税动力”
税法宣传进校园 浸润童心助成长
科技赋能智慧防汛 护航铁路运输安全
育人才笃行致远 搞科研砥砺前行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