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凤凰巧娘”编织美好生活

巧娘们展示自己的成果。
“雪中送炭·循爱桥”家门口就业项目集中签约仪式。
志愿者指导居民编织。
  □本报记者  郝飚  乌海市融媒体中心  王超  摄影报道

  “姐妹们,签了!11万订单!20家企事业单位!接下来大家得撸起袖子加把劲!”近日,一场“雪中送炭·循爱桥”家门口就业项目集中签约仪式在乌海市海勃湾区凤凰岭街道办事处举办。活动刚一结束,欢呼声瞬间点燃了“凤凰巧娘”手工坊,巧娘们迫不及待分享着这一喜悦。

  “凤凰巧娘”是凤凰岭街道在墨香梨园社区为辖区内就业困难群体量身打造的灵活就业项目,通过开展免费培训、提供场地和原料,引导鼓励居民主动学习编织、掐丝、羊毛毡等手工艺,再通过公益集市进行线上线下销售,让居民实现家门口就业。

  “去年3月我还是个连钩针都不会拿的新手。”宝妈于幸赟展示着手机相册里密密麻麻的订单截图,“现在带着孩子做手工,上月光钩织玩偶就卖了1264元。”

  2025年,经过市场调研,凤凰岭街道决定以“凤凰巧娘”手工坊为孵化基地打造“雪中送炭·循爱桥”特色就业品牌,对下辖6个社区进行全面摸底统计就业困难人员,并以墨香梨园社区牵头组建专业培训团队,每周开展1期免费手工艺品制作培训,惠及1000余人次,巧娘队伍也扩大到50人。同时,街道主动对接市场,为巧娘们寻找稳定的销售渠道。

  “扶持‘凤凰巧娘’是我们街道应尽的责任。‘巧娘织梦’公司即将挂牌成立,实体店也要开进商圈!”街道党工委书记郭振艾说。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科技
   第06版:评论
   第07版:旗县融媒
   第08版:通辽
深化惠企服务 激活发展动能
绘就春耕生产新图景
培育壮大绿色蔬菜产业
“凤凰巧娘”编织美好生活
田间地头耕种忙
肉苁蓉进入采挖季
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
青年骨干比武论技展风采
让京剧艺术焕发时代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