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人才引擎”助临空经济蓄势腾飞

认真登记信息。
检查教练机。
  □本报记者  梅刚  王晓博  摄影报道

  走进位于呼伦贝尔市扎兰屯市临空产业园区的中国民航大学内蒙古飞行学院,30多架各种型号的教练机停放在专业机坪上,学员们正围在一起练习操作训练器。

  “学院围绕国航SOP标准程序开展教学,聚焦PBN程序的进一步开发与应用,努力提升学员的飞行训练水平。”中国民航大学内蒙古飞行学院飞行四大队副书记冯永基说,“按照国家对飞行人才的培养需求,我们将着力培养思想、理论、技术、作风全面发展的飞行员,满足临空经济产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打响扎兰屯临空经济品牌。”

  截至今年3月,内蒙古飞行学院共组织飞行训练超过1453日,完成飞行训练9.4万余小时,起落架次达到18万架次。自国航内蒙古飞行培训专属基地落户扎兰屯市以来,已有363名国航学员完成入训前理论培训课程,107名学员已进入训前培训理论教学部授课阶段,已注册开飞342人,已毕业国航学员187人。同时,中国民航大学、天津杰普逊国际飞行学院、扎兰屯职业学院三方签署“校校企”合作办学协议,联合培养航空运输人才,开设“飞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并已招生,截至目前已录取109人。

  据悉,扎兰屯市临空产业发展起源于扎兰屯成吉思汗民航运输支线机场,2016年12月28日,扎兰屯成吉思汗民航运输支线机场通航后,扎兰屯市依托空域条件、地理区位、产业基础等优势,积极与中国民航大学开展合作,把引进内蒙古飞行学院和杰普逊国际飞行学院作为龙头项目,全力推进临空产业发展。2018年12月12日,中国民航大学内蒙古飞行学院和杰普逊国际飞行学院挂牌运营,填补了内蒙古民用航空类专业、民用航空器定检和维修等多项空白。2020年10月22日,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在我国唯一的飞行培训专属基地落户扎兰屯,开启了专业飞行培训的新篇章。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要闻
   第06版:社会
   第07版:青春号
   第08版:旗县融媒
扎根煤海 创新不辍
用青春热忱破解理论落地密码
“人才引擎”助临空经济蓄势腾飞
“AI+”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高校阅读活动掀热潮
以“笔尖匠心”耕耘科创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