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克口岸: 优化全链条通关服务
□本报记者 刘宏章
记者近日从额济纳海关获悉,今年一季度,位于阿拉善盟的策克口岸进出口总值达23.2亿元,其中出口货值3.8亿元,同比增长98.8%,矿用卡车、工程机械等高附加值产品出口表现亮眼,实现首季外贸“开门红”。
今年以来,额济纳海关多措并举优化全链条通关服务,通过“一站式”查验平台,整合申报、查验、放行环节,对超宽超高货物启用专用通道,实现“即到即检、即检即放”,整体通关时效大幅压缩。实施预约制弹性服务,通过“线上预约+错峰查验”机制,为企业提供7×24小时通关保障,一季度出口专用汽车179万元,同比增长154.8%。构建“管家式”服务体系,叠加重点企业“一站式服务包”“关长送政策上门”等机制,深入多家重点企业,针对性解读优惠政策。开展“一企一策”动态管理,依托“单一窗口”信息化系统,推行无纸化备案、电子化核销,货物通关实现从“跑多次”到“零跑腿”,从“纸质时代”到“数字时代”的跨越。通过一系列有效举措,最大化提升通关效率,促进出口量稳步增长。
额济纳海关副关长史昆说:“我们将继续立足海关职能,落实好各项通关便利化措施,助力策克口岸从‘通道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型升级。”
达茂旗
满都拉口岸: 助力口岸货运提速增效
□本报记者 蔡冬梅 通讯员 肖旭婕
近日,随着首批12台新能源电动牵引车在包头市达茂旗满都拉口岸鸣笛启程,全国首条集装箱模块化双挂汽车列车运输试点线路正式投入运营。该试点线路不仅开创了国内新能源重卡牵引双挂车联运的先河,也是满都拉口岸向着绿色口岸转型的又一里程碑标志,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据悉,此次投运的试点线路为满都拉海关监管仓至巴音花火车站,全程45公里,先期投入12台套双挂汽车列车。该车型采用新能源电动牵引车,相比传统燃油车可节能降碳,同时通过双挂集装箱模块化设计,显著降低单位货物运输成本。此次试点不仅推动公路货运绿色转型,也为全国新能源重卡和模块化运输技术融合提供了可复制的“包头方案”。
据介绍,今年1—4月,满都拉口岸过货量达324万吨,同比增长43%,满都拉口岸以“新能源汽车+创新举措”双轮驱动,推动过货量稳步提升。除新能源运输模式外,AGV无人驾驶跨境运输项目将于7月建成投用,届时将实现跨境货物的自动装卸、运输和交接,进一步提升物流效率;智慧口岸平台建设也在加速推进,通过整合物流数据提升口岸数字化管理水平。
在“建设国家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新征程中,满都拉口岸正以“绿色运输提速、智慧基建提效、助企服务提质、产业落地提级”为路径,勾勒开放发展的新画卷。随着“一带一路”倡议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深入推进,这座北疆口岸必将以更开放的姿态、更创新的举措,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乌拉特中旗
甘其毛都口岸: 跨境联运体系加速成型
□本报记者 图古斯毕力格
5月19日,位于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的甘其毛都口岸车流如织,满载进口煤炭、铜精矿的“百吨王”集卡车与AGV自动导引车高效交互,跨境运输“智慧动脉”活力迸发。据乌拉特海关最新数据,今年一季度该口岸货运量达884万吨,占内蒙古口岸货运总量近1/3,成为“一带一路”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重要支点。
在货运通道“智能卡口”处,一辆辆货车经喷淋消毒、辐射探测、电子车卡扫描、过磅通卡等环节,全程无人值守,平均验放时长仅十几秒,较传统模式压缩超80%。“电子舱单自动申报系统与智能卡口实时联动,实现货物‘即到即放’。”乌拉特海关监管一科科长徐海龙介绍,目前口岸已实现入境车辆消杀、探测、验放、机检全流程自动化,每日通关过货10万吨以上。
AGV通道西侧,跨境铁路大桥项目已进入开工阶段。项目建成后,将与现有公路、AGV无人运输通道形成“铁公机”立体网络,设计年通关能力跃升至9000万吨。多式联运体系下,可实现货物的无缝对接和快速流转。这不仅为已有企业创造更加便捷的物流环境,也将吸引越来越多的企业前来投资兴业,促进文化交流和相互融合。
甘其毛都口岸是中蒙两国间货运量最大的公路口岸,也是对蒙进口优质矿产品最便利的陆上走廊。通关效能提升与物流成本下降,正在推动甘其毛都口岸从“通道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型。随着共建“一带一路”推进,该口岸正加速向国际物流枢纽迈进,成为深化中蒙俄经贸合作、促进边疆民族地区繁荣的前沿阵地。
东乌珠穆沁旗
珠恩嘎达布其口岸: 推动进出口贸易扩量提质
□本报记者 巴依斯古楞 通讯员 赵荟程
今年1—4月,位于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的珠恩嘎达布其口岸发展态势强劲,累计过货量达到223万吨,同比增长268%,已达上年度全年过货量的55%,展现出口岸蓬勃的发展活力与巨大潜力。
为有效提升监管效能和服务水平,东乌海关充分立足珠恩嘎达布其口岸独特的区位优势,积极推动与蒙古国的互联互通和开放合作,持续加强与联检单位的沟通协作,共同为口岸高效运行发力。通过采取“提前申报、预约查验”模式,让企业能够提前规划货物进出口流程,减少等待时间;推行“单一窗口”一站式服务,将原本繁琐分散的业务集中办理,极大简化了手续;取消午休、延长通关时间,为货物通关提供更充足的时间保障;积极调动企业进口煤炭积极性,多管齐下,最大化提升通关效率,促进煤炭进口量稳步增长。
内蒙古友恒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报关员毕力格表示:“今年以来,公司业务量大幅增长,除了煤炭等矿产品外,还新增了出口商品车等业务。货物运输品质和效率不断提升,让我们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东乌海关监管一科关员陈建歌介绍说:“今年以来,我们从畅通渠道、优化流程、提升时效等多方面发力,积极推进智慧海关建设,提升智能化、数字化能力水平,各部门无缝对接,充分释放通道运输能力,更好地服务运输工具快进快出、进出口货物提质增效。”
据悉,东乌海关将持续深化与周边地区的协调合作,努力推动中蒙双边贸易合作朝着便利化、高效化、智能化方向不断迈进,全力推动口岸进出口贸易扩量提质,为珠恩嘎达布其口岸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新巴尔虎右旗
阿日哈沙特口岸:加速建设向北开放新高地
□本报记者 李可新
作为国家一类常年开放口岸,阿日哈沙特口岸近期迎来出入境小高峰。走进口岸旅检大厅,在工作人员的有序引导下,准备出境的旅客依次完成健康申报、证件查验、行李安检等流程,顺利踏上旅途。为有效应对客流高峰,口岸提前部署,科学调配人力,增加查验通道,口岸联检部门紧密协作,显著提升了旅客通关体验。
阿日哈沙特口岸位于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右旗境内,是内蒙古最北端的中蒙国际性口岸,也是我国对蒙古国东部三省最为便捷的国际贸易通道。凭借独特地缘优势,口岸发展成绩斐然。今年截至目前,进出境人员3.59万人次,同比增长31.46%;进出境车辆达4995辆次,同比增长39.97%;进出口货运量达5.8万余吨,同比增长148.67%;进出口贸易额达8707.32万元,同比增长4.32%。
“阿日哈沙特口岸将主动担当,与毗邻地区口岸保持密切沟通,搭建起更为畅通的交流桥梁。持续推进查验设施升级,打造智慧口岸,全力提高通关效率;创新商业运营模式,打造特色消费场景;加强班子思想和能力建设,全方位做好外事、口岸和商务工作,为当地经济发展添砖加瓦。”新巴尔虎右旗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副主任高原说。
未来,新巴尔虎右旗将加大资金投入,升级口岸查验设备,优化通关流程,构建更加便捷高效的通关体系。同时,以文化为纽带,在教育、旅游、科技等领域开展人文交流,推动区域间健康稳定发展;深化与周边口岸合作,精准对接市场需求,拓宽贸易品类,借助跨境电商平台打造融合贸易新平台,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入驻,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勇立潮头,奋力书写向北开放新篇章。
阿尔山市
阿尔山口岸:打造“三位一体”特色生态口岸
□本报记者 高敏娜
天气渐暖,阿尔山口岸景区逐渐迎来客流高峰。位于兴安盟阿尔山市的阿尔山口岸,与蒙古国东方省的松贝尔口岸隔河相望。它是自治区对外开放口岸中唯一一个具备铁路、公路、航空和水路“四位一体”条件和优势的口岸,依托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壮丽自然风光,吸引了众多游客慕名而来。
“不用舟车劳顿就能领略中蒙边境地区的独特风貌,还能选购千余种来自蒙古国、俄罗斯等国的商品,以及精美的阿尔山文创产品。”北京游客吴宇宁说,站在阿尔山口岸庄严的国门建筑、界河桥和“祖国在我心中”等标志性景点前,每一位到访者的家国情怀都被点燃了。
“去年我们阿尔山口岸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出入境人流高峰,旅客达到10143人次,其中近80%以上是跨境游客,创造了阿尔山口岸自2014年对外开放以来的历史最高纪录。”阿尔山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副主任王波介绍,借助阿尔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建设的契机,阿尔山市将继续积极推动口岸常年开放,持续提高口岸配套服务功能和通关保障能力。
阿尔山口岸立足跨境旅游、人文交流、边境贸易“三位一体”口岸发展定位,将在今年内完成口岸通关能力提升、限定区物理围封等项目建设,推进口岸边防巡逻路、智慧口岸优化提升、货运专用通道等项目前期工作。同时,加快推动自贸区创建工程,完成互市贸易区、互贸落地加工产业园区升级改造,着力打造全国最大进口羊绒落地加工集群,更好带动边民增收、产业发展和口腹联动,着力打造内蒙古独具特色的生态口岸和对蒙开放合作的前沿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