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约”出文明乡村新画卷

  □本报记者  许敬

  “不排场,不攀比,喜事新办心欢畅;聚孝心,破迷信,厚养薄葬新风尚……”日前,记者走进阿拉善盟额济纳旗乌兰乌拉嘎查,只见道路边一行行“村规民约”醒目靓丽,行人经过时,都会不自觉地看一看、读一读,文明新风在潜移默化中融入村民的一言一行、一事一理。

  “短短几句话,作用非常大。”看着村子的变化,乌兰乌拉嘎查牧民娜仁格日勒感叹道:“现在提倡喜事新办、丧事简办,不仅省钱省力,更文明体面,大家都越来越认可。在‘村规民约’的教育引导下,村民爱护公物、和睦相处,村子也越来越好。”

  基层治理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石。近年来,阿拉善盟委社会工作部坚持将村规民约作为推动基层治理的重要抓手,创新实施备案管理、奖惩激励、宣传引导“三举措”,指导全盟200个嘎查村、58个社区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打造了“制定有规范、执行有保障、监督有机制”的基层治理新模式。

  阿拉善盟委社会工作部明确了村规民约“拟定草案、提请审核、组织审核、出具意见、修改完善、备案公布”的“六步”审核备案程序,把加强党的领导、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村规民约(居民公约)首要内容,紧紧围绕爱国守法、孝老爱亲、邻里和睦、移风易俗、宗教信仰、保护环境等方面进行细化,将天价彩礼、大操大办、薄养厚葬等陋习写入禁止性规定,对侵犯妇女合法权益等突出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内容,弘扬美德善行,培育文明新风。目前,全盟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审核备案率达到100%,进一步夯实了基层自治基础。

  阿拉善盟委社会工作部还指导各旗区建立健全了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奖惩制度,通过开展“最美家庭”“道德模范”等评选活动,教育引导群众转变传统观念,培育良好家风民风。同时,在各嘎查村(社区)广泛开展“村规民约进万家”活动,以宣传栏、公众号、微信群、文艺活动为载体,借助“石榴花开”合唱团、石榴籽志愿服务队、农牧民夜校等形式,让村民在喜闻乐见的方式中受到教育,村民幸福感大大提升,精神面貌大为改观,尊老爱幼、遵纪守法、助人为乐等优良传统渐渐成为乡风文明的主旋律。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出彩
   第05版:特别报道
   第06版:出彩
   第07版:先锋
   第08版:盟市专线
   第09版:出彩
   第10版:北国风光
   第11版:文艺评论
   第12版:生态环保
人才“活水”润泽北疆沃土
“约”出文明乡村新画卷
把民生实事的“对钩”画得密又实
一社区一特色 居民共享发展硕果
暖“新”共建
高铁站里的暖心“守护者”
探馆启智 凝心铸魂
闲置荒地变身“聚宝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