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呼伦贝尔推动生态治理向“大生态”转型升级

  本报呼伦贝尔6月8日电  (记者 李可新)6月5日,在呼伦贝尔市生态环境局的监控室,工作人员紧盯着大屏幕,三维地图上实时跳动的数据流覆盖呼伦贝尔全域。依托这些实时数据,呼伦贝尔市生态环境局联合陈巴尔虎旗分局,对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反馈的重点监测排污企业展开突击检查,执法人员操控无人机对企业厂区及排污口进行航拍取证。这一场景,正是呼伦贝尔市以科技创新驱动生态治理现代化的生动缩影。

  作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呼伦贝尔拥有12.6万平方公里森林、10万平方公里草原、2万平方公里湿地、500多个湖泊、3000多条河流等丰富的生态资源。守护好这片绿色家底,是呼伦贝尔市践行生态保护使命的核心任务。

  摸清生态家底是科学治理的基础。该市整合56类4100条生态数据,构建起覆盖“山水林田湖草沙”全要素的“生态一张图”体系。通过将121个环境风险点、237个环境敏感点、378个问题清单、212家排污单位信息、4940块耕地排查数据的平台系统导入,为生态治理提供了细致的数据支撑。

  为确保生态监管无死角,呼伦贝尔市构建了“天空地”一体化监管“一张网”。通过整合入河排污口、呼伦湖保护区、应急防火等280个视频监控设备,将更多自然保护区、重要水源涵养地、生物多样性富集区等敏感区域纳入监控网络。同时,打通市、旗、苏木(乡镇)生态环境三级执法网络,建立毁林毁草、草原过牧、生态损害赔偿等领域联合执法机制。今年以来,生态环境执法部门借助“双随机、一公开”平台抽查企业75家,依托综合指挥平台实现全流程办理,大幅提升执法效能。

  此外,呼伦贝尔市统筹森林草原、大气水环境等24项生态监测内容,实现生态保护、监管、修复及环境质量监测的全方位覆盖。通过推动生态环境与自然资源等跨部门数据协同,实现数据深度融合,为科学决策提供精准支撑,推动生态治理向“大生态”转型升级。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特别报道
   第05版:盟市专线
   第06版:出彩
   第07版:阿拉善
   第08版:乌海
鄂尔多斯开源节流做好“水文章”
内蒙古2025年“看禾选种”平台完成播种
全国青年跆拳道锦标赛内蒙古健儿获1金1铜
推广普及国通语助力乡村振兴
巴彦淖尔市60余万亩小麦进入抽穗期
呼伦贝尔推动生态治理向“大生态”转型升级
乌海:多方参与防沙治沙奏响生态建设“大合唱”
习近平同缅甸领导人敏昂莱 就中缅建交75周年互致贺电
探索飞行奥秘 点燃科学梦想
赤峰征信赋能中蒙药材产业“链上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