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9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磴口县:绘就“绿富同兴”新图景

内蒙古日报记者在千瓦光储+生态治理项目区直播。
磴口县大力发展肉苁蓉、甘草、有机葡萄等特色沙产业,带动90余家经营主体实现年产值超10亿元。
磴口县千瓦光储+生态治理项目区,光伏阵列间,嫩绿的梭梭苗探出沙面,与支架构成立体防风网络,勾勒出“板上发电、板下生绿”的生态新图景。
  □本报记者  李卓  王晓博  王鹏  摄影报道

  走进巴彦淖尔市磴口县160万千瓦光储+生态治理项目区,一排排光伏板如蓝海般延展于乌兰布和沙漠腹地,与板下的梭梭、四翅滨藜等沙生植物共同构筑起绿色屏障。磴口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罗彪志介绍,该项目全面推广复制“板上发电、板下种植”的“光伏+生态治理”模式,通过抬高光伏阵列高度、拉大阵列间距,为生态治理和机械化作业留足空间,实现光伏产业和生态治理有机结合。

  磴口县国土面积552万亩,境内的乌兰布和沙漠面积426.9万亩,占全县面积的77%,经过几代人的坚守与拼搏,探索出新时代防沙治沙“磴口模式”。全县林草覆盖度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0.04%,提升到现在的39.1%,肉苁蓉、甘草、有机葡萄等特色沙产业,带动90余家经营主体实现年产值超10亿元。

  “磴口县力争2030年完成168万亩的沙漠治理任务,实现县域荒漠化治理全覆盖,全县林草覆盖率达到50%以上,让‘磴口模式’在新时代防沙治沙实践中不断展现和释放出积极的示范引领效应。”磴口县防沙治沙局副局长何文强说。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法治
   第06版:通辽
   第08版:乌海
   第09版:影像力
   第10版:北疆文化·文物说
   第11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家园
   第12版:公益广告
新华林场:努力建设全国防沙治沙示范样板
杭锦后旗:全要素防护体系守护绿色家园
磴口县:绘就“绿富同兴”新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