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第十个节气。夏至时节,不仅是夏播作物播种和春播作物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各地也迎来夏粮收获的欢喜时刻。浓郁的麦香带着丰收的喜悦在田野间弥漫,与蛙声蝉鸣、映日荷花共同展现着夏日的美好。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各地的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这天以后,太阳直射地球的位置逐渐南移,北半球的白昼逐渐缩短。但由于太阳辐射到地面的热量仍比地面向空中散发的多,故在以后的一段时间内,气温将继续升高。气温高、湿度大、不时出现雷阵雨,是夏至后的天气特点。
骄阳渐近暑徘徊,一夜生阴夏九来。我国古代将夏至分为三候:一候鹿角解,鹿的角属阳,意思是阳性的鹿角开始脱落;二候蝉始鸣,即雄性知了在夏至后因感阴气之生而鼓翼而鸣;三候半夏生,喜阴的药草半夏在沼泽地或水田中出生。
夏至时节,虽有酷热,却也绽放着无穷的生机与美好。绿荫更浓、蛙声蝉鸣、荷花映日,阴阳转换与节气更迭融合,无不展示着时令之美与中国人的自然观。
千百年来,节气与饮食文化的关联源远流长。自古以来,中国一些地方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说法,夏至吃面是很多地区的重要习俗。由于夏至新麦已经登场,吃面也有尝新的意思。
夏至后,如何防暑降温是这一时期养生的重点。绿豆汤、绿叶菜和瓜果等都是不错的选择。在炎热的夏天,一口甘甜多汁的西瓜咽下去,可不正是我们身边实实在在的幸福吗?(据新华社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