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姥是我逝去的第一位亲人。1972年我从内蒙古回山东老家探望姥姥,和姥姥见面的那一刻,至今想起来都忍俊不禁,很有戏剧性。当在运输公司工作的四舅把我带到姥姥面前时,姥姥正坐在床上摇着纺车纺棉线,她老人家把我当成了四舅的同事,客气又热情地说:“来啦!你们先坐下喝点儿水,等一会儿我给你们做饭去,中午别走了,就在这儿吃!”当我急切地喊着姥姥并告诉她我是谁时,姥姥一下愣住了,缓过神来,下床抱住我就放声大哭:“妮儿啊!你怎么才回来看姥姥啊,你看姥姥这满头白发,你再不回来看姥姥,恐怕以后再见不到姥姥了!”姥姥一手紧紧拉着我一手比画着说:“那年离开时才是这么高的小丫头,这一下就变成了这么高这么俊的大姑娘了,难怪姥姥不认识你了!”又神秘悄声告诉我:“快到前面书店找你姥爷去,也先别告诉他你是谁,让他也猜猜看,你姥爷一定也认不出你!”
姥姥家在山东省阳谷县,我在回山东以前,从来是素面朝天,不抹擦脸油,也不穿花衣裳。第二天姥姥就领着我到了百货公司,给我买了一瓶雪花膏,又给我买了一块花布料,说:“我外孙女抹上雪花膏,再穿上花衣裳就更俊更漂亮啦!”又领着我去赶大集,见到熟人就说:“这是我大外孙女,从内蒙古回来看我啦!”语气里满满的疼爱和喜悦,成了我最甜蜜的回忆。我在老家住了两个月,姥姥为人处世、接人待物的许多优良品质也影响教育了我。因为我回来,姥姥家的细粮没撑到月底,姥姥就去邻居家借了一碗白面。借来是平平的一碗,还人家时却是满满冒尖的一碗。姥姥说:“人家借给咱就是一份情谊,多还人家一点儿也是应该的。做人要实,你给别人一个好,别人就会给你十个好!”
我大舅1939年任中共阳谷县地下县委宣传部长,1942年牺牲时年仅27岁,是革命烈士,我回去正赶上八月十五,姥爷单位送来了月饼、水果、猪肉、白面等慰问品。姥姥只留下一小部分,其余的大部分送给了附近的孤寡老人。
一位贫穷的妇女,在医院看病抓药,因钱不够在路边哭。姥姥知道后,帮她垫了所差的药钱,又把她领回家吃了午饭才让走。又耐心嘱咐她怎样煎中药,和吃中药应该注意的事项。妇女千恩万谢地走了。姥姥说:“人人都有难的时候,谁也不能保证自己一辈子不求人。人这一辈子很短,能帮人时就帮一把,尽自己的能力,能做好事善事,就多做一些好事善事。”
有一对兄弟,因为赡养老人问题大吵大闹,甚至动了手,两家的孩子也参与到大人的争斗中来。吵了两天,左邻右舍劝不住,有人就请姥姥去调解,姥姥赶到,用手杖敲着地严厉地批评了兄弟两人:“孝敬爸妈,天经地义,不孝敬爸妈,天理难容。你们不孝敬爸妈,你们不为儿女做出好榜样来,你们的儿女以后能好好孝敬你们吗?这样大吵大闹,让人围着看笑话,你们脸上光彩吗?”兄弟两人听了不仅没生气,还连连向姥姥赔不是,承诺以后好好孝敬老人。姥姥在街坊邻居间有这样崇高的威望,让我深感敬佩和骄傲。
姥姥深明大义,通晓事理,正直善良,宽容大度,又乐于助人,她的品格深深地影响了我的一生,使我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无怨无悔地做一个正直善良,表里如一坦坦荡荡乐于助人的人。
我要回内蒙古了,姥姥含泪不舍地对我说:“妮儿啊,你以后要常回来看姥姥。”回到内蒙古不久后的一天,姥姥去世了。姥爷信上说后事已办完,四邻八乡来祭奠的人很多,光花圈就送了21个。看完信后我大哭不止,这是我第一次尝到失去亲人的痛苦。直到现在,想起姥姥,仍会泪流满面,我永远怀念她老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