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着黄马甲的线路工们推着轨检车,拿着道尺、检查锤和弦绳等工具,沿着一眼望不到头的钢轨出发。轨道检查仪可以检测出钢轨的高低、轨向、水平、轨距三角坑、轨距变化率等数据指标,将钢轨出现的细小问题找出来。
冬季的锡林浩特郊外,厚厚的棉衣十几分钟就被风吹透,哈气让睫毛、眉毛都挂上白霜,手脚冻得僵硬,而这样的雪天出巡、高寒作业,是武斌和工友们每天必做的工作。
武斌是中铁呼和浩特局锡林浩特综合维修车间线检工区工长,工区有8名职工,负责着塔锡铁路锡林浩特至灰腾梁区间106.183公里线路检查任务。线路工就像“钢轨医生”,对钢轨的正线道岔、可动心道岔、焊缝接头、桥梁结合部、铝热焊缝等部位进行检查,他们要推着一米多长、八十多斤重的轨道检查仪,一寸不漏地检测管内钢轨几何尺寸,在零下30多度的低温环境下一走就是几个小时,期间还要不断弯腰、起身数百次。针对钢轨几何尺寸超限处所,他们要及时将数据反馈给车间进行整修,从线路病害源头控制伤损的发生,减缓伤损发展,确保铁路运输安全畅通。
冬季气温低,昼夜温差大,因热胀冷缩的物理特性,加之列车的重载运行碾压,钢轨容易产生裂纹等伤损,为了及时发现病害,确保列车运行平稳和安全,就需要线路工严谨负责地工作。
武斌说,这里每年从10月下旬开始变冷,直到来年5月才暖和。最冷时,清雪也是铁路职工们的必修课。六七级大风席卷而来,“风吹雪”天气常常导致铁路线被积雪掩埋,危及行车安全。那时,职工们携带铁锹、铁镐、挡雪网片等工具投入到紧张的清雪作业中。武斌对3年前的一次清雪作业记忆犹新,当时大风裹挟着雪粒打在脸上,如刀割一般,让人睁不开眼,连呼吸都变得困难。50多名职工一字排开,一锹一锹地挖,一尺一尺地铲。刚清除线路两侧的积雪,呼呼的“白毛风”卷着雪花又填满道床和钢轨面,再铲、风雪再埋……经过数小时紧张作业,钢轨上的积雪终于清完了,大家如释重负,听着远处列车轰鸣的声音,荣誉感在每个人心中油然而生。
武斌和工友们守护的塔锡铁路,北起锡林浩特市,南接承德市丰宁满族自治县,是锡林浩特至京津冀地区最短路径的铁路通道,每天有3万多吨煤炭经这条铁路发往东北、华北各地。铁路职工们顶风冒雪的坚守,确保了铁路的运行安全,保证了冬季煤炭供应,也守护了千千万万乘客的回家路。
文/草原全媒·北方新报首席记者 查 娜 摄影/杨庆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