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腊八粥

  文/张玉山

  小时候,一进入腊月,就有了过年的氛围。村里不时传来燃放爆竹的声音,空气中到处弥漫着火药的气味。这时,我们几个孩子便急不可耐地扳着手指头数日子,首先盼来的便是腊八节。

  腊月初七,母亲就开始准备做腊八粥的食材。首先,把黄米放到一个较大的容器内浸泡,泡到一定程度,便开始反复清洗,直至水清米净为止。接着,母亲取回一碗豇豆,倒在炕头的油布上,认真地把豇豆一颗颗挑选出来。晚上睡觉之前,是务必要将豇豆煮好的。煮豇豆时需要放入少许碱面,那样豇豆才容易煮烂。记得我们晚上起夜时,总是忍不住把母亲放在炉台上煮好的豇豆偷偷吃掉一些,然后再悄悄钻回被窝。

  另外,腊八节前一天,还必须准备一个“冰人”,将其立于大门之外。记得一大早,哥哥就带领我们几个弟弟妹妹,到门前水渠内打冰人。哥哥从小就争强好胜,所以打的冰人最大,让其他孩子羡慕不已。等做腊八粥时,人们还会特意将一碗红米汤冻成的冰块,放到冰人头上,大概取其“红运当头”之意吧。

  腊八节当天,凌晨五六点钟,母亲就起来开始张罗做腊八粥。做腊八粥是有特殊讲究的,据说不能把水洒到地上。母亲非常小心地把煮好的豇豆放到开水锅中,接着把黄米用笊篱捞到锅内,并用勺子不断慢慢搅动。整个过程,母亲生怕洒到地上一滴水,舀水都用另一个容器在下面接着。还有,做腊八粥,千万不能用火太猛,否则锅底特别容易被烧煳。等火候到了,母亲便开始用铲子来回铲粥,一直把粥铲到黏稠软糯为止,便可出锅了。

  这时,姐姐早已把我们几个弟弟妹妹叫醒,铺盖也叠得整整齐齐。随后,父亲就会让哥哥到院里放两个二踢脚。腊八粥要在太阳出来之前吃,这是一直流传下来的规矩。等热气腾腾的腊八粥端上来,我们几个孩子揉着惺忪的眼睛,不住地嚷嚷着让母亲多放点儿糖。记得一次,小妹嫌自己碗里的糖太少,便不停地哭闹:“不生甜!不生甜!”直到现在,我们有时还会拿“不生甜”调侃她。

  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物质已经极大丰富,人们做腊八粥的食材有了很大变化,除了各种米和豆类,还增加了红枣、枸杞、花生、桂圆、莲子、百合等干果。这样做出来的腊八粥虽然营养更丰富,也更香甜,但我还是怀念小时候母亲做的腊八粥,怀念那曾经的味道、情趣以及我们再也回不去的童年。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发布
   第03版:城事
   第04版:关注
   第06版:风铃
   第07版:天下/广告
   第08版:体坛
腊梅花开喜迎年
腊八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