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来看这只6000多年前的远古“萌”禽

  鹰形陶鼎   尺寸:高35.8厘米,口径23.3厘米   收藏单位:中国国家博物馆
  今天,一起来认识这只远古“萌”禽——来自6000多年前的胖胖老鹰。

  它双目圆睁,鹰嘴尖利如钩,两翼紧贴于身体两侧,尾部下垂至地,形成一种前扑的动势,仿佛随时准备向猎物出击。壮硕的躯体作鼎腹,鼎口设计在背部和两翼之间,尾巴与两只粗壮的鹰腿构成鼎的三足,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和“肌肤”由细腻的泥质陶打造而成。鼎形器物特征与鹰的动物美感巧妙地融为一体,霸气与可爱并存。

  最神奇的是陶鹰鼎独特的气质,虽然“cos”(扮演)的是自然界中最凶猛的鹰,但整体造型给人感觉却并不凌厉,相反还有种莫名的呆萌。有人说,它很傲娇,满脸写着“你瞅啥”的不服气;也有人说,它很悠闲,就像背着手遛弯的老大爷。这只充满艺术感的猛禽容器,萌化了无数现代年轻人的心。人们更难以想象,它竟来自6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1957年,陕西华县太平庄一位村民和往常一样犁地,挖到了一件灰不溜秋的陶罐。他想着家里正缺个“鸡食盆”,于是便带回了家中。第二年,北大考古队来到这个小村庄进行仰韶文化遗址的考古调查。村民想起家里的“鸡食盆”可能正是考古队要找的宝贝,于是他便把这个交给了考古队。经调查发现,这果然是仰韶文化的代表性器物。就这样“鸡食盆”摇身一变成了国宝。

  至于陶鹰鼎最初是做什么用的,又为何做成鹰的形状,至今仍是个谜。但可以肯定的是,它的出现昭示着6000多年前中国人的生活器具中,实用性与造型性已达到了美妙的结合。

  都说陶鹰鼎是仰韶文化的代表作之一,那么这仰韶文化又是什么呢?

  仰韶文化是中国新石器时代彩陶文化(距今7000年到5000年),是中国分布地域最大的史前文化。陶器是仰韶文化先民的生活用具,也是他们创作的载体。先民们把对万物的喜爱塑进陶土,便有了这可可爱爱的陶鹰鼎。天马行空地想象,随心所欲地创作,仰韶文化先民们是不折不扣的生活艺术家。

  作为中国国家博物馆里的“明星”,陶鹰鼎凭借其可甜可盐的外形赢得了无数游客的芳心。

  (据央视报道)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发布
   第03版:城事
   第04版:新春走基层
   第05版:天下
   第06版:钩沉
   第07版:健康
   第08版:聚焦十四冬
古代休假各不同
来看这只6000多年前的远古“萌”禽
警惕航班延误保险“退改签”诈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