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年后的母子相认
李永,是乌达木见证认亲的“国家的孩子”。这也是被喻为“寻亲使者”的乌达木又一次见证自己的团队比对、认定的数据关系,变成曲折感人的团圆故事。2023年12月31日上午,李永在民警和志愿者的陪同下,来到江苏省溧阳市埭头镇山前村田螺圩,见到了97岁的母亲史八妹。在认亲现场,李永喂妈妈吃了一口象征团圆的汤圆。这场团圆,母子两人等待了整整65年。
李永2岁时被送到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养父母用全部的爱抚养他长大。随着年龄增长,李永慢慢得知了自己的身世。养父母相继去世后,已是花甲之年的李永动了寻亲的念头。2021年,一次偶然机会,李永得知公安部门正在开展“团圆行动”,像他这样与父母失散的人,可以去公安部门通过采集血样、分析比对DNA数据来寻亲。于是,他去采集了血样。一个月、两个月、一年、两年……就在李永不抱希望时,2023年11月23日,他意外得到“寻亲成功”的消息。
2023年4月,锡林郭勒盟公安局开展为“国家的孩子”寻亲专班行动,刑侦支队技术大队对“团圆行动”开展以来采集的“国家的孩子”血样重新进行检验鉴定。通过分析、比对李永的DNA数据后,技术民警发现几个在江苏省溧阳市埭头镇的家系,可能与他有亲缘关系,随后便将这一情况通报给江苏省宜兴市寻亲志愿者团队。志愿者现场采集可能是李永亲属的人群血样,寄回锡林郭勒盟公安局进行DNA数据复核比对,确定李永的亲生母亲是史八妹。
在认亲现场,乌达木宣读了亲缘关系认定书。这份权威的认定,成全了世间最温暖的团圆。
“我们一直在等他回家”
1月1日,在距离田螺圩10多公里的江苏省宜兴市徐舍镇芳庄村虞家桥,现居乌海市的“国家的孩子”李世英,也与5位亲兄妹相认。李世英的哥哥虞仁杰说:“我们一直都想找到他,这也是母亲的遗愿。父母亲过世后,寻亲更困难。没想到60多年过去了,我们还能再团圆。”
2023年9月,李世英得知锡林郭勒盟公安局正在开展为“国家的孩子”寻亲工作,于是他专程从乌海赶来寻求帮助。李世英说,1959年,自己大概2岁时从上海孤儿院被送到内蒙古。草原母亲养育了他,家人们告诉他,不管何时何地,都支持他找到亲人。
2023年11月15日,经过反复确认和结果复核,民警们确定李世英的亲人在江苏省宜兴市徐舍镇虞家桥村。通过与当地公安机关联系得知,他的兄弟姐妹也一直等他回家。
快一点、再快一点……
陪李永和李世英到江苏认亲的同时,乌达木和同事们还有另外的任务,那便是走访了解当地情况,对当地寻亲志愿者进行血样采集的培训及建立有效的寻亲工作机制。在村里走访时,技术民警们还采集了30多名有寻亲意愿的群众血样,其中一位94岁的老人给乌达木留下了深刻印象。
这位老人听说,当年送出去的孩子有找回来的,犹豫许久后才说出,当年她也有一个孩子送走了。“留在身边就没有活路。”老人平静地说,特殊年代的艰辛造成的内心创伤,伴随了老人一生。乌达木给老人采集了血样,嘱咐她要保重身体。能不能帮老人找到孩子,依然是个未知数。乌达木希望,能多留给他们一些时间,让更多寻亲家庭不要抱憾终生。
从寻亲专班成立至今,锡林郭勒盟公安局已收集200多份血样,先后排查家系400多个,排查个体800余名,分析排查寻亲数据2000余条,帮助14人寻亲成功。寻亲工作不断传来好消息,全国各地的“国家的孩子”们也不断地将血样寄到锡林郭勒盟公安局。
当年,在党和国家的关怀下,“三千孤儿入内蒙”成就了一段历史佳话。如今,“人生当知来处”成了他们心底最深的渴望。然而,随着“国家的孩子”们年龄越来越大,技术民警们的寻亲工作,变成了一场场与时间的赛跑。2024年年初,一份两年前采集的血样比对成功。遗憾的是,当事人已经去世,只能由他的孩子们替他完成遗愿。
“这些‘国家的孩子’都已年近70岁,甚至有些人是用轮椅推着或是拄着拐杖来,他们对团圆的期盼也越来越强烈。为了快一点、再快一点,我们夜以继日、加班加点地推进着工作。”乌达木告诉记者。
文/草原全媒·北方新报首席记者 查 娜 摄影/王 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