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粽”情端午

  文/林丛中

  端午节,在我老家的餐桌上,除了白切肉、黄鱼、苋菜、咸鸭蛋、桃子拌黄瓜、油炸老豆腐等,粽子,是永远的主角。

  万物之中,希望最美。而寄托希望的最美之物,一如粽子,永不凋零。记得苏童在《祖母的季节》中说,“每年的端午节,祖母还会将温暖的手伸向我,在我的脖颈挂上那只用红线扎紧的小脚粽。我挂着这只粽子跨出家门,祖母的粽子留下永恒的清香”;琦君在《粽子里的乡愁》文中感叹,“一想起灰汤粽的香味,就神往童年与故乡的快乐时光。”迟子建感念屈原带来节日,她在《故乡的吃食》中写道,“吃粽子跟吃点心是一样的,完全可以拿着它们到门外去吃。站在门外吃粽子真的是无限风光。”林海音在《我的童玩》中回忆,“用丝线缠粽子,是旧时北方小姑娘用女红材料做的有季节性的玩具。”难怪梁实秋先生干脆直接把端午节叫做“粽子节”。

  每年过端午节,在我印象中最深的就是包粽子。我母亲包的鲜肉粽、红枣粽、红豆粽、猪油细沙粽、白米粽那是绝对美味,我非常爱吃。粽子材料首先是粽叶,另一半的材料就是糯米了,有的全放糯米,有的放猪油细沙、红枣、红豆等。母亲还会提些粽子分送给邻居,邻居总夸我母亲包的粽子好吃。所以每过端午节看到粽子,我就想起母亲,想起她老人家那双无所不能的巧手。不管粽子里面包裹的是何种材料,那不仅是佳节的仪式感,更是对美好生活的祈愿以及满满的爱。母亲曾说:生活就像一篮粽子,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会是什么口味。有些烦恼,如同系在粽子上的绳结,解开了,才有云淡风轻的机会。直至我成年后自己经历过,才真正领悟母亲的话。

  《风土记》记载:“端午仲夏,端者,初也。”也就是说,过了端午,才算是真正迎来盛夏。端午节时,家家户户给门上挂一束艾草,拎着一网兜粽子访亲探友,目之所及、鼻端所闻,便是一个正在徐徐铺展开来的夏天。

  在这个速食的时代,我们感恩大自然的赋予,怀念“从前慢”的生活。我们国人的手工记忆,是缓慢、从容的时代里最可贵的依靠。如今的端午节,当我们划起龙舟、念起屈原时,我们不免缅怀他的浪漫,缅怀他的真诚,更缅怀那种天上人间的想象中留下的缄默微笑。

  端午节除了吃粽子,还有很多传统风俗,如扒龙舟、拜神祭祖、洗草药水、打午时水、挂菖蒲、焚艾草、食粽、吃“五毒饼”、喝端午茶、饮雄黄酒、拴五色丝线、薰苍术、戴香囊、兰汤沐浴等值得我们去了解,只有知其然,才能更好传承下去。在我看来,端午节蕴含着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它不仅仅是一个节日,还是一种唤醒,因为这些仪式,更因为我们内心的那点在乎,我们愿意静穆下来,闭上眼睛,听见远古时空中这个日子里的所有回响。

  又到一年端午节,让我们在草木之香中,慢下脚步,品粽味,熏艾香,守传统,祝安康,开启满满的元气之夏。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城事
   第03版:关注
   第04版:万千气象看中国·北疆绿潮奔涌
   第05版:九州
   第06版:风铃
   第07版:健康
   第08版:体坛
那年高考
“粽”情端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