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隧道里的打冰人

  消除每一处安全隐患
  冰花四溅
  横亘于锡林郭勒草原和燕山山脉的塔(黄旗)锡(林浩特)铁路是锡林郭勒盟联通京津冀地区路径最短的铁路货运通道,也是锡林郭勒盟“通疆达海”铁路网建设的重要枢纽路段。

  春运期间,因为天气寒冷,从铁路隧道拱顶和侧壁渗出的水,容易在拱顶凝结形成冰柱或滴落在道床和钢轨上结冰,影响行车安全。

  中铁呼和浩特局锡林浩特综合维修段丰宁北桥隧车间的职工成立一支“打冰小分队”,负责管内35座隧道的巡查、除冰工作,被称作“隧道打冰人”。

  1月19日一大早,山里气温已是-20℃。打冰队员们穿上厚厚棉衣,戴着手套拿着打冰杆、镐头、除冰铲等工具,向梁家营3号隧道出发,开始当日的打冰作业。

  狭长隧道内阴冷潮湿,终年不见阳光,嗖嗖的冷风扑面而来,但大家早已习惯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狭长的隧道内有多处结冰点,冰柱最长可达3.5米,大大小小的冰溜子周边不断有水渗出。

  除冰看似简单,却是体力与技巧相结合的工作,“力道”和“准头”非常重要。隧道内的冰柱十分坚硬,力度小了刨不动,力度大了又会被掉落的冰块碰伤。

  经过多次实战,每个人都经验丰富,头灯照过去就能迅速抡杆、发力、击冰,所有动作一气呵成,一时间冰花四溅,打冰杆与坚冰的撞击声、冰块掉落的砸地声在隧道内回响着。

  为避免二次冻结,队员们要把击落的冰块一趟趟运出隧道。每次打冰作业结束后,他们的手臂、手腕又酸又疼,棉服里面被汗水浸湿,棉服外面冻得僵硬。

  像这样的除冰作业,平均两天就要进行一次,“隧道打冰人”年复一年,用双手清除积冰,确保铁路运输安全畅通。

  文/草原云·北方新报首席记者  查  娜  摄影/杨庆臣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发布
   第03版:城事
   第04版:新春走基层
   第05版:天下
   第06版:行走北疆看中国·北疆百城文化探源传播工程
   第07版:健康/广告
   第08版:体坛
隧道里的打冰人
熊猫馆里 年味儿浓
“反诈摊位”开进便民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