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已深,一切都睡了。只有手中的笔与纸在低语。一旁,那个老物件默默陪着我……
它,便是一直挂在书房的算盘。算下年纪,估摸有70多岁了。小心将它取下,拿块湿巾轻轻拭去表面的灰尘。木珠、竹杆上岁月的痕迹渐渐显现,可不管我怎么用力,包角铜皮和两根铁杆上的锈斑却再也无法清除。原本为了定位而特意做的标识也早已模糊不清,只有儿时用小刀刻的爷爷的名字依然清晰……
奶奶说,这个算盘从她认识爷爷开始就有了,是爷爷十多岁,念完小学的时候一直在用的。爷爷小学毕业后,因为家里穷,就没继续念书了。由于爷爷勤奋加上会算数,就在小队当了计工员,每每记录工时、统计分粮的时候,爷爷就会拿出这把算盘,手指轻快地上下拨动。一阵“噼里啪啦”的响声后,就有了答案。后来,爷爷又凭借工作能力强,被分配到了公社,担任过社办企业石灰厂和丝绸厂的厂长,直到退下来又回到生产队。村民信任爷爷,他刚回来没多久就被推荐,负责大队的财务等工作。就这样,这个算盘又重新“上岗”。“你爷爷当时别看他小学毕业,算盘可相当厉害。当时就有人说,几个高中生都算不清楚的账,反而还是一个小学毕业生强。”奶奶说到这里,眼神流露出一种发自内心的骄傲。包产到户后,算盘也下岗了。
2000年初,村干部又将财监组长的重任交到了爷爷手里。在我印象里,爷爷主要负责村里的分红,每年年底是爷爷和算盘最忙的时候。在计算金额及复核时,爷爷都会拿出它,熟练地用手上下拨动,嘴里似乎还念着口诀。有时我在楼下,就能听到清脆的“噼啪”声。小孩子总是有很多的好奇心,我悄悄跑到楼上透过窗户看个究竟。爷爷工作时很认真,我就这样静静看着,直到爷爷忙完。年少的我迫不及待地跑进书房,拿起算盘把玩,也学着爷爷的样子拨动珠子。爷爷不仅没生气,还一脸宠溺地看着我,随后又耐心地给我讲算盘的知识和使用方法。爷爷说,它每列由两颗上珠和五颗下珠组成,是最常见的“上二下五”式算盘。上面一颗珠子代表“5”,下面一颗代表“1”,计算时采用“五升十进制”,就是每一档满“5”的时候,用一颗上珠表示;每一档满“10”的时候,便向前一档进“1”……爷爷讲完,我像听天书一般,就差睡着了,不过内心却对这位只念过小学的爷爷又多了一些敬佩。
那时候,我曾问过爷爷,“咱家里有计算器,速度快还精准,您为什么还用这么老的算盘呀?”爷爷一本正经地告诉我,“这个算盘跟了我一辈子,有感情了。而且爷爷老了,万一用计算器多点或少点了数字,我对不起信任我的村民啊!”朴实的话语,顿时让我面红耳赤,也打心底更明白爷爷的为人:踏实、正直。我想,这也是村民如此信任他、尊重他一辈子的原因吧。
2015年,身体一向健康的爷爷却得了尿毒症。因为身体原因,爷爷辞掉了村里的各种工作。记得有天做完透析回家,我上楼喊爷爷吃饭,碰巧看见爷爷捧着算盘,一个人看了很久很久,似乎有很多话想说,但却什么都没说。最后,爷爷把算盘放在他的书桌上,挑了一块红绸布轻轻盖上。2017年冬天,爷爷尿毒症引起一系列并发症,那是老人第一次进ICU。原本我还期待着他能坚强地出来,再教我打一回算盘。可他进去后却再也没有出来。那天,雪下得很大,天空特别阴沉。从医院回来后,我再也忍不住,一个人跑到爷爷书房,抱着算盘,大哭了一场。
爷爷走后,奶奶几度想要把算盘丢了,她说看着难受。但都被我以保护老物件为由说服了,终于将它留下。其实我明白,那只是我的借口罢了,我只想把这件特殊的物件留在身边。因为它不仅陪伴爷爷度过了一生,也教会了我什么是责任和踏实。
笔落至此,已是凌晨。不知何时,桌上竟多了一摊水。抬头看看这位“老友”,月光正洒在它身上,将岁月侵蚀的痕迹照得特别清楚。包角铜皮上的锈斑闪烁着,特别亮,像极了一枚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