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白琳:动物园猛兽区的美女育幼员

  精心呵护非洲狮幼崽健康成长
  金钱豹幼崽
  3月1日,在鄂尔多斯野生动物园狮豹馆内,饲养员白琳正专注地为一对金钱豹小姐妹调配奶粉。金钱豹幼崽在保温箱中嗷嗷待哺,白琳轻手轻脚地调整着箱内温度,记录下幼崽的体征数据。这是她继成功繁育非洲狮后,再次勇挑重担攻关濒危物种保育的“高难度课题”。

  成功繁殖70多头非洲狮

  白琳1988年4月出生于鄂尔多斯市东胜区,2011年毕业后便加入鄂尔多斯野生动物园。她长期扎根基层一线,每天带头重申安全操作的重要性,操作中不忘和同事们相互监督提醒,避免意外发生。基础饲养工作做到位,动物们适龄后就开始了繁殖。狮子繁殖时期,场馆人员要24小时值班,从狮子发情就开始详细记录,调整母狮营养摄入,临产期前10多天就要进入待产状态,白琳就需要开始全面观测母狮生活状态,随时准备迎接新生命的到来。

  幼狮出生后,更是需要全面监测,要细致观测每只幼狮每小时进食多少、进食多长时间,甚至每只幼狮的叫喊频次、爬动距离都要详细记录,以此来评判幼狮的生命体征是否良好。

  如果发现幼狮有体态虚弱、母乳摄入不足情况,白琳就得进行人工育幼。凭借细致观察与刻苦钻研,她迅速成长为狮豹馆的核心育幼员,在非洲狮人工育幼领域取得了骄人战绩:成功繁殖70多头非洲狮,非洲狮实现了繁殖率100%、幼狮成活率100%的双重突破。通过科学调控环境温湿度、精准配比乳水、系统记录生长数据,使幼狮存活率显著提升,这一经验为后续濒危物种金钱豹保育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首次成功育幼金钱豹

  金钱豹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2024年,鄂尔多斯野生动物园实现首例金钱豹的繁殖,在没有任何经验以及参考标准的情况下,白琳主动承担了育幼工作。面对小豹子早产等一系列棘手问题,白琳从未放弃,通过模拟自然育幼环境、定制乳水配方、严格疾病防控,最终使幼豹健康成长。经过四个多月的日夜陪伴,小豹子安稳度过危险期,这一成果为园区积累了珍贵的金钱豹育幼数据,包括环境温湿度值、饲喂频率优化方案等,实现动物园金钱豹繁殖的零突破。

  2025年初,动物园新生一对雌性双胞胎金钱豹,白琳再次担当育幼重任。与之前相比,这对双胞胎小姐妹对营养分配、健康监测的要求更为苛刻。她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给予小豹子温软的拥抱、悉心的喂养、24小时坚守……每两小时记录一次幼豹体重、体温及排便量,时刻关注育幼箱环境。

  最关键的72小时里,每15分钟记录一次数据。白琳展示的育幼日志上,密密麻麻的笔记见证着生命的奇迹。目前,两只幼豹状态稳定,体重均达同期野生幼豹标准。“每一步都不能出错,它们代表着种群延续的希望。”白琳说。

  用13年青春守护珍稀动物

  从非洲狮到金钱豹,白琳用13年青春诠释了“生命守护者”的担当。她的工作不仅是技术实践,更承载着生态保护的意义。作为内蒙古自治区乃至西北地区重要的野生动物迁地保护场所,鄂尔多斯野生动物园近年持续加码科研投入,吸引公众关注生态保护。白琳的故事,正是动物园践行“科技赋能保育”理念的缩影。她的每一步探索,不仅为珍稀动物点亮生机,也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写下了生动注脚。她说:“人工育幼并非替代自然,而是为物种存续争取时间。”

  夕阳西下,白琳轻轻擦拭着育幼箱的玻璃。箱内两只金钱豹幼崽相互依偎的画面,恰似她与动物之间那份跨越物种的温柔羁绊,深深感染着人们。  文/草原云·北方新报首席记者  张弓长  记者  范亚康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发布
   第03版:城事
   第04版:聚焦
   第05版:天下
   第06版:风铃
   第07版:健康/广告
   第08版:体坛
@设施蔬菜种植户:呼和浩特新一轮寒潮强势上线
白琳:动物园猛兽区的美女育幼员
113个小区同步开展“清洁家园”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