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下午,刚绞尽脑汁拼凑出一篇四百字小作文的儿子跑来问我:“老爸,有没有啥写作文的小妙招呢?”
我虽然爱好写作,偶尔也能在报刊的边角上发几篇“豆腐块”,但会写不等于会教,如何用生动、形象、简洁的语言,教会儿子写作文,是让我头大的,也是一直以来所渴求的。这时眼角的余光无意间瞥见墙角的一个鼓鼓囊囊的麻袋,那里面装满了番薯,是今早孩子奶奶送来的。心头忽地一动——“袋子、番薯、绳子”,将东西一个一个装进袋子,最后扎上绳子,这个过程和写作文何其相似?有了!我就以“装袋子”作比,结合之前所学的写作理论,来给孩子上一堂看得见、摸得着的“口袋作文课”。
儿子和妻子自然又成了我临时的“学生”。我在自家的小黑板上用粉笔画了一个梨形的图案,代表一个立着的袋子——一根线条,自上而下,呈椭圆形绕上一圈,回到开头,和之前的线条交叉,开头和结尾各留出一小截线段。然后在线段的开头处标注“开头扣题”,结尾处标注“结尾照应开头”;图案的正中间,标上两个大大的字“主题”(小字:中心),图案的两侧及底部,则按顺时针方向标注“例1、例2、例3……”
做完这些,我努力尝试着用简单、直白且形象的语言来描述我的“口袋作文法”:我们平时写作文,就好比往袋子里装相关的东西,首先得有一个明确的主题(或者叫中心思想、观点),然后围绕这个主题,列举出几个相对应的实例,那么串联(装)起这些例子的东西,也就是贯穿全文的“线索”(袋子)了,它可以是观点本身,也可以是它的扩展与延伸。
“这里要注意哈,作文开头最好能扣题,而扣题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在开头几句里,尽快和标题建立联系,并提示接下来要写什么。接着就是另起一段,承接开头,按照一定的顺序来举例子、讲故事。” 我指着袋口(线段首尾相交)的位置强调道,“结尾也很重要,一句话,‘照应开头写感受’,这种首尾相交的写法,就是‘照应’,也叫‘呼应’,是一种很棒、很实用的作文技巧。”
“老爸,能不能举例说明呢?”儿子举手道。
“没问题,就以命题作文《我的妈妈》为例:开头迅速扣题,‘我的妈妈既漂亮又热心’,那么接下来自然就要跟读者描述妈妈是怎么个漂亮,又是如何的热心?接着打开‘袋子’,承接开头,另分几段,先写妈妈的形象美(漂亮)——简单写,后写妈妈的内心美(热心)——详细写。为了更具体地展现妈妈热心肠的这一面,可分别从工作中她是如何提携新同事、关照老同事,生活中亲戚朋友有事她又如何风风火火赶去帮忙等多个方面入手来举例(分段)说明。最后,系上‘袋口’,照应开头写感受——我的妈妈人美心更美,她平时话不多,却用实际行动向我展示了什么是善良和热心肠,为我树立了好榜样。”
“我明白啦!这篇文章的主题就是‘妈妈人美心更美’,线索(袋子)就是‘妈妈的美’,装进袋子里的几个例子,都和‘美’有关,都是为了更好地展现妈妈的美。开头就是打开袋子,结尾就是系上袋子,对么?”儿子抢着说道。
“聪明,领悟得不错哈!”我给他点了个赞。
“可是,有时候不知道写些什么才好!”
“其实我也是一样啊!”我笑道,“所以就要学会去观察和感受生活,把你认为有趣的或有意义的事,拿个小本本记录下来,一段或几句都行。这个小本子也相当于是一个口袋,那些记下来的片断则是收藏在袋子里的宝贝。等以后写作文的时候,再按照主题,分门别类取出来,加上首尾,不就是一篇文章了么?”
“哈哈,我明白了,这就跟我们在海边捡贝壳一个道理,看到好看的贝壳,都装进袋子里。回家后,再根据老师的要求,取出一些适合的,就能拼凑出花鸟的图案来!”儿子的眼睛里闪着光芒,小脸红扑扑的。
儿子蹦蹦跳跳地跑了,他说要用刚学的这一招,再去写一篇日记。我也不知道,他的小脑袋里,有没有现成的宝贝,写到一半的时候,又会不会“卡壳”?想到这里,我不由得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