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絮游丝三月候,风吹雨洗一城花。”当春风掠过枝头,春雨踏着节气的鼓点翩然而至,谷雨便在氤氲水汽中悄然登场。北京时间4月20日3时56分,我们迎来了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谷雨。这是春天最温柔的告别,也是夏日最诗意的前奏。细雨如丝,织就一幅朦胧的水墨画卷;雨生百谷,多地奏响春耕的美妙乐章。千百年前,古人在这时节留下的诗词,恰似一颗颗晶莹的雨滴,将时光的韵味与自然的灵秀,一一镌刻在岁月的诗行里,等待我们去品读、感悟。
“不风不雨正晴和,翠竹亭亭好节柯。最爱晚凉佳客至,一壶新茗泡松萝。”无风无雨,正是晴朗温和的天气;翠竹高耸直立,竹节交错摇曳,煞是好看。最喜欢傍晚凉爽时,有贵客来访,泡一壶新采的松萝茶款待。郑板桥的这首《七言诗》描绘了谷雨时节晴朗温和的天气,翠竹挺拔,新茶飘香,展现了文人雅士的闲适生活。郑板桥以竹入诗、入画,体现了他对竹的偏爱,也象征着其高洁的品格。全诗充满了清幽的色彩,让人仿佛置身于一幅清新淡雅的水墨画中。这是如今多少人向往的生活!
“谷雨如丝复似尘,煮瓶浮蜡正尝新。牡丹破萼樱桃熟,未许飞花减却春。”谷雨时节的雨如缕缕细丝,又似满天飞扬弥漫的轻尘。煮酒瓶口浮着新蜡,正是品尝新酿的时节。牡丹含苞欲放,樱桃已经成熟,好像是不许那纷飞的落花,减损半分春日的繁华。谷雨时节,降雨增多,天气也越来越温暖,花卉绽放,树木返青,正是春天最美的时候。全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谷雨时节田园的景色与生活,将自然景物与人文习俗相结合,营造出清新自然、宁静祥和的意境。
谷雨有三候。一候萍始生(水上生出浮萍),二候鸣鸠拂其羽(布谷鸟出现,抖动羽毛并发出鸣叫),三候戴胜降于桑(戴胜鸟出现,停在桑树上,意味着春蚕将生)。谷雨三候勾勒出晚春时节的生态图景,正如元稹的《咏廿四气诗・谷雨春光晓》:“谷雨春光晓,山川黛色青。叶间鸣戴胜,泽水长浮萍。暖屋生蚕蚁,喧风引麦葶。鸣鸠徒拂羽,信矣不堪听。”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谷雨时节的自然景象,如阳光、山川、戴胜鸟、浮萍等,为读者勾勒出一幅清新、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画面,让人们仿佛置身于美丽的田园风光之中。同时,诗中巧妙地融入了谷雨三候的物候特征,细致入微地展现了谷雨时节动植物的变化,体现了大自然的节律,也为诗歌增添了丰富的内涵。
“分阴当爱惜,迟景好逢迎。林野熏风起,楼台谷雨晴。”伤春是古代诗人们常见的情感表达。但刘禹锡的这首《谷雨》却一改伤春的传统主题,而是借谷雨时节,告诉人们要珍惜每一分光阴,即便春光将尽,也不应伤春感时,而要以乐观的态度去拥抱生活,体现出一种豁达、积极的人生态度。
谷雨的诗意,藏在一帘春幡的褶皱里,落在半卷诗稿的墨痕间。那些诗句里的牡丹、樱桃、新茶与竹影,在墨香中依然鲜活,仿佛提醒我们:春的离去并非凋零,而是一场盛大的交接。谷雨之后,便是立夏,生命从含蓄走向奔放,如同诗人笔下那份快意舒展的从容。
我们总在追赶时间,却忘了驻足聆听布谷鸟的歌唱,欣赏榆叶梅的绽放。珍惜春光,不过是与一杯茶、一阵风、一片浮萍温柔相待。谷雨过后,愿我们仍记得:岁月自有其韵律,而我们,只需在繁华与寂静之间,安静地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