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灾害呢?
常见灾害类型
气象灾害:主要有干旱、暴雨、洪涝、台风、寒潮等。
地质灾害:主要有地震、滑坡、泥石流、崩塌、地面塌陷、地裂缝等。
海洋灾害:主要有风暴潮、海啸、海浪、海冰、赤潮等。
生物灾害:主要有病害、虫害、草害、鼠害等,森林火灾和草原火灾也属广义的生物灾害。
●当遇到地震、火灾、洪水等自然灾害时我们应当如何正确处理呢?
地震篇:把握黄金12秒,即地震发生后,在12秒内迅速找到能够躲避的安全处,衣柜墙角、桌子下面或空旷场地。
洪水篇:冷静观察水势和地势,迅速向附近的高地转移,如果附近无高地可以躲避,要迅速找到有浮力的物品,以方便逃生,如木盆、木板等。
火灾篇:“三步走”科学逃生要记牢,一要捂住口鼻,二要熄灭身上火源,三要找出逃生路口。
泥石流篇:危险处地是下游,逃离别顺沟底走,横向快爬上山头,野外宿营不选沟,进山一定看气候。
山体滑坡篇:沉着冷静勿慌乱,向垂直于滚石方向的两侧跑,尽快寻找安全地带。
台风篇:关注台风动态信息,非必要不出门,储备不易放坏的食物和饮用水,台风来临时,远离危旧房屋和广告牌。
沙尘暴篇:减少外出,尤其是老人、儿童及呼吸道过敏性疾病患者,外出时戴口罩,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减速慢行,妥善安置易受沙尘暴损坏或可能导致高空坠物的室外物品,多饮水及时补充水分。
●汛期安全提示
汛期旅游要注意安全,不要前往有危险的地区,特别是容易发生洪涝、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旅游景区。
游泳时要注意防止溺水,切勿酒后游泳,也不要到江河水库等未知环境或有警告提示的水域游泳。监护人要教育少年儿童不要在野外游泳,以免发生意外。
长时间下雨过程中或雨后,不要靠墙行走或者行车、停车,不要靠近陡峭的山坡,墙体经过雨水长时间浸泡,极有可能发生倒塌。(本报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