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维波介绍说,骨质由负责吸收骨基质的“破骨细胞”和合成骨基质的“成骨细胞”共同参与调节,就如同“拆迁队”和“建筑队”:破骨细胞分解旧骨,成骨细胞构筑新骨。“一拆一补”过程中,骨质就得到更新,身体的“承重墙”也越发牢固。然而,随着年龄增长,这场博弈逐渐失衡,当“拆迁队”的积极性和工作量远远大于“建筑队”时,承重墙将变得千疮百孔,不堪一击,形成骨质疏松症。
这场博弈中,女性绝经后雌激素锐减,导致“拆迁队”占据优势,加之各类因素叠加,更受骨质疏松的“偏爱”。国家卫健委公布的首个中国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50岁以上女性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32.1%,女性患病率是男性(6.0%)的5倍多。
但骨质疏松因早期征兆不明显,往往被忽视。那么,该如何在早期及时发现并预防骨质疏松呢?
“合理的营养和增强抗阻、力量锻炼可以促进骨骼强健。”夏维波提示,负重运动和力量训练对骨骼健康最有益,举、推、跑、跳以及“登台阶”等方式可使骨骼更加强健;建议保持均衡膳食,摄入足够的钙、蛋白质、维生素D、维生素K等营养素。
此外,体重也是影响人体代谢和骨骼健康的重要因素。夏维波介绍说,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低体重和过度肥胖都会对骨骼健康造成不利影响。人体在健康体重或体重适度增加时,体重与骨密度呈正相关。体重过低是骨质疏松和脆性骨折的重要危险因素,但体内脂肪含量过高时会导致骨转换失衡,增加骨质疏松风险。同时,超重、肥胖人群由于行动灵活性受限,在骨质疏松情况下,更容易发生跌倒,导致骨折风险明显增加。因此,营养均衡、适度运动都有利于避免骨质疏松。(据《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