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凡节日,多有其“吉祥物”,端午当然也不例外。仔细想来,端午节的“吉祥物”不少,一般来说有三宝:粽子、艾草和菖蒲。端午谚语里自然少不了它们。北方谚语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江苏谚语曰:“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端午佳节,菖蒲插屋。”温州谚语讲:“家有三千艾,郎中不用来。”“端午节卖菖蒲。”而西北谚语读来则十分豪爽:“端午不戴艾,死去变妖怪。”
一般来说,谚语跟天气、农时关系密切,端午谚语也是如此。江浙谚语说:“吃了端午粽,还要冻三冻。”福建、台湾谚语道:“未吃五月节粽,破裘毋甘放。”广东谚语讲:“未食五月粽,寒衣不敢送。”看来各地对端午天气变化有着不同体验。山西谚语则说:“有钱难买五月五日旱。”北方还有句古老谚语:“夏至临端午,田里不打鼓。”端午之际,北方正赶上麦收,麦收之后还要晾晒,用石碾脱壳会有类似打鼓的声音。这时,人们自然希望天晴、大太阳。
端午,各地有许多民俗活动,谚语里即有很好的体现——南京谚语讲:“五月五,划龙船,过端午。”广东潮汕谚语说:“五月节,小哒埠(划水)。”福建谚语曰:“初一糕、初二粽、初三螺、初四桃、初五划龙舟。”这些说的都是端午划龙舟的习俗;山东谚语道:“午时水饮一嘴,较好补药吃三年。”台湾谚语说:“洗午时水,无肥亦嫷(漂亮)。”这些是讲端午习俗喝水、洗浴。古人则有端午沐兰汤习俗,所以端午还有个别名叫浴兰节呢;北方谚语:“喝了雄黄酒,百病远远丢。”这是说端午喝雄黄酒,戏曲里白素贞就是端午喝了雄黄酒才现出原形;有些地方还有些独特的民俗,像江浙谚语说:“端午请菩萨,端六发乌贼。”至于吃粽子、插艾草等习俗,在端午谚语里则比比皆是了。
借节日表达良好祝愿和期待,端午节岂能例外,江苏谚语云:“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据《西安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