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内蒙古始终把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放在民生保障的重要位置,着力编密织牢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安全网,推动解决残疾人“急难愁盼”问题,促进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
在兜底保障方面,从2024年7月1日起,残疾人两项补贴自治区级指导标准从原来每人每月100元提高到每人每月125元,惠及全区66.4万残疾人。
在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方面,内蒙古全面支持开展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基本辅助器具适配服务、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服务和开展残疾预防监测、农村牧区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城镇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残疾人文化进家庭等服务,发放残疾人评定补贴、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燃油补贴、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等级补贴、残疾儿童学前教育机构补贴、残疾大学生奖励等补贴,让更多残疾人获得精准康复,提升生产劳动技能,促进就业增收,进一步提高残疾人生活质量,加强残疾人权益保护,不断增强全区残疾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优待政策看过来】
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 自治区内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不低于本单位在职职工总数15‰的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未达到规定比例的用人单位应当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
大力扶持就业创业 加大残疾人就业创业的扶持力度,对残疾人自主就业创业、实习见习给予补助,对就业困难的残疾大学生开展“一人一策”重点帮扶。
职业教育学费减免 就读中等和高等职业院校的残疾学生可减免学费,就读于中等职业学校的残疾学生还能享受国家规定的助学金政策,所需经费列入财政预算。
特殊教育保障 对重度肢体残疾、重度智力残疾、脑瘫、孤独症等残疾儿童少年采取社区教育、送教上门等多种形式实施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
公共服务设施免费开放 图书馆、博物馆、体育场(馆)、群众艺术馆、文化馆和乡镇综合文化站、社区文化中心(街道文化站)等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免费向残疾人开放,并为残疾人参加文化体育活动提供便利。
交通出行优待 残疾人凭《残疾人证》乘坐火车、长途汽车、渡船、飞机等优先购票,优先搭乘;免费乘坐市内公共汽车。
基本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医保 白内障复明、聋儿助听器验配、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康复训练等残疾人特需的基本医疗康复项目被纳入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并逐步提高报销比例。(本报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