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歌游内蒙古”音乐座椅
连接蓝牙就能“歌游内蒙古”,还没正式进入场馆,记者就被场馆前广场休息区的“歌游内蒙古”音乐座椅吸引,休憩时奏响的悠扬旋律,让人身心舒畅。
场馆东西两侧的停车场,提供300多个停车位,主入口台阶前设有咨询服务处,为观众答疑解惑。室外大件行李寄存处位于主入口台阶前,设有70台微信扫码存包柜,共计420格,让观众不用拎着行李上台阶、过安检,在馆外就能实现自主寄存。室内小件寄存处位于总服务台后,馆内大厅共计36台人脸识别存包柜,共计432格,方便游客随时寄存物品,实现轻松参观。
一层大厅提供一站式服务,总服务台工作人员全天在线,提供轮椅、婴儿车、雨伞等免费租借服务,自助语音导览提供汉语、蒙古语、英语三个版本,满足不同观展需求。馆内一层设有医务室,每层都设有母婴室、饮水机、家庭卫生间,配备AED急救设备和紧急呼叫响应系统,贴心服务为参观保驾护航。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建筑共有四层,展厅、展教空间、文创区、餐饮区、服务区和休息区分布其中。10个基本陈列(5个通史展览、5个专题展览)分布于二层、三层,5个临展厅分布于一、三、四层。一层西区设有N探空间、M想学堂、W博书斋和演艺厅,一层东区设有影视厅,为观众提供丰富的学习和互动体验。
20米长的“魔屏”吸睛
进入一楼大厅,两面20米长的“魔屏”极其吸睛,这里海量的藏品,观众都可以轻触屏幕放大或者旋转查看。除此之外,高清智能导览屏、AI讲解员、宇树人形机器人等数字化手段,让文物“活”在观众面前。观众不再是“被动参观”,而是转向“深度互动、沉浸体验、个性化探索”。
内蒙古博物院官方网站数字文博专栏已推出10个线上展览,上线近500件珍贵文物三维数据及40多部文物故事片。未来,会继续增加线上展览内容。
草原吉金冰箱贴、查干诺尔龙Q版恐龙模型、鹿首金步摇饰冰淇淋……新馆还开放了6个文创区(旧馆只有1家文创店),推出4000余款文创产品,可以让广大游客把“北疆记忆”带回家。其中,三层东侧还设有VR沉浸式体验空间(数字文创),“宇宙猜想”和“丛林探秘”两个VR展带观众穿越时空,开启惊心动魄的冒险之旅。开放期间,观众还可以参与集章探宝之旅、盲盒惊喜日、换装拍照等活动。
新馆设置3个餐饮区
蒙古包造型的糕点、鹰顶金冠饰造型的雪糕、烧麦……新馆设置了3个餐饮区(旧馆只有一家咖啡厅),一层的博宴堂提供精致餐食,汇聚地道内蒙古特色美食;二层西侧的龙首灶咖啡将文物元素与美食体验巧妙结合;东侧的岩咖实验室,复刻远古时代场景,无论是歇脚休憩,还是与亲友小聚闲谈,都是让身心放松的理想角落。
大厅东西两侧设有阶梯休息区,也是拍照出片的打卡点。每层公共空间及展厅主通道,均设有公共休闲座椅。
内蒙古博物院院长王世英表示,要将博物院打造成为文化传承示范地、社会教育大学校、融合发展新空间、北疆文化会客厅,守护好、传承好、展示好中华文明优秀成果,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优质、更丰富的精神文化食粮。
文·摄影/草原云·北方新报记者 马丽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