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以组织振兴推动乡村振兴

乌兰察布市集宁区铺开发展新画卷

  □本报记者  宋爽  通讯员  郝梅

  室外天寒地冻,但乌兰察布市集宁区马莲渠乡霸王河村的蔬菜大棚里却是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红彤彤的西红柿、绿油油的生菜长势正旺。

  “村党支部带领村民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建起了500余座蔬菜大棚,带动20多户村民就业,菜农年增收1万多元。”谈起村集体经济发展,霸王河村党支部书记金雪瑞如数家珍。金雪瑞是村里的致富能手,有头脑、爱钻研、善经营,今年被选举为村党支部书记。“票投给什么人,我们早就在心里多次掂量过了。”老党员纷纷说道,“我们就是要选出工作能力强、带动示范作用好,能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人来当书记。”

  今年以来,集宁区着力加强村党组织建设,选优配强了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乡村干部队伍,因地制宜探索产业发展新路径,以组织振兴推动乡村振兴。

  该区坚持“区级统筹、精准选派、因村派人、科学组队”原则,从机关企事业单位择优选派80名年龄在40周岁以下、具备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等条件的优秀党员干部,组建25支驻村工作队,奔赴乡村振兴最前沿。

  有了过硬队伍,同时要筑牢坚强堡垒。今年以来,集宁区完成了3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推进村级“五型”支部创建,组织7次培训学习,推动机关干部、致富能人、返乡大学生等各类优秀人才向基层一线汇聚。

  在村党支部的引领带动下,集宁区在项目选择、路径拓展、品牌创新上下功夫、用心思,立足村情、围绕村况,因地制宜推进一乡一业、一村一品。针对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明显的村,重点挖掘资源、利用优势,全面推进乡村旅游产业;针对种植历史悠久、技术成熟的种植村,成立专业合作社,全面推行规模化种植,变村民单打独斗为抱团发展;针对无资源、无优势、无劳动力的村,成立保洁卫生材料加工厂和被服加工厂。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游则游成为了新潮流,村民们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如今,在集宁区,协商议事室内村民们共商共议话发展;文化活动室里剪纸、绣花等手工艺品鲜活生动;“文明家庭”“美丽庭院”“最美家风”等各类活动每月开展;村里的党群服务阵地成了老百姓的“家”。党心民心凝聚,美好生活精彩画卷徐徐铺展。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广告
   第04版:云上103
   第05版:评论
   第06版:鄂尔多斯
   第07版:要闻·广告
   第08版:出彩
   第09版:经济涮锅
   第10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家园
   第11版:先锋
   第12版:乡村振兴
看,这奔赴基层的深情足迹
“疫”线淬初心
党日活动 学宪法
“国之大者”: “大”从“细”中来 ◎王静雯
志愿服务
企地融合让致富路越走越宽
入户宣讲
乌兰察布市集宁区铺开发展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