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看台〗

  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线上 转让绒山羊选育发明专利

  本报1月3日讯  (记者  韩雪茹)近日,自治区农牧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与内蒙古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共同组织举办了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发明专利权转让线上签约仪式,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发明专利“一种超细超长型绒山羊的选育和优质原绒的生产方法(ZL201911088488.7)”的专利权转让给内蒙古敏盖绒山羊研究开发中心有限公司。

  针对我区绒山羊养殖中优质种羊缺乏、羊绒变粗导致的绒品质下降及养殖效益低的问题,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绒毛羊研究室团队立足我区丰富的绒山羊遗传资源,发明了“一种超细超长型绒山羊的选育和优质原绒的生产方法(ZL201911088488.7)”。据了解,该方法通过绒山羊品种资源创新,应用BLUP选种、亲缘选配、胚胎移植等技术,加快超细绒山羊扩繁和选育提高。近两年累计选育推广合格种公羊690只(羊绒细度≤14.5μm,产绒量≥650g),显著提高了广大农牧民饲养绒山羊的产绒量和绒毛品质,并积极促进了羊绒优质优价收购,达到了提高养殖效益的目的。

  乌兰察布市“一市一品” 农特产品寄递量达48.75万件

  本报乌兰察布1月3日电  (记者  李国萍)为推动地方农特产品走出去,2022年乌兰察布市积极推进邮政企业“一市一品”农特产品进城项目,努力将邮政企业打造成服务本地农特产品外运的主要渠道。截至2022年11月底,乌兰察布市培育的4个“一市一品”项目农特产品寄递量达48.75万件,产品销售额达3440.65万元,其中卓资熏鸡、丰镇月饼两个项目的销售额均超过1100万元,产品销往全国20多个省份,有力壮大了本地农特产品品牌。

  据悉,从2022年初开始,乌兰察布市邮政管理局将“一市一品”项目纳入普遍服务保障重点工作任务,督促企业制定专项推进方案。同时,积极对接邮政企业和生产企业,选择特色鲜明、便于运输、前景较好的农特产品作为“一市一品”项目,指导邮政企业提升服务,及时跟进,共同推动农特产品外销。2023年,当地将持续抓好邮政农村三级物流体系建设,发掘更多农特产品纳入“一市一品”项目,指导更多邮政企业将服务网络向农村地区延伸。

  赛罕区党建引领壮大 101个行政村集体经济

  本报呼和浩特1月3日讯  (记者  薛来)记者从呼和浩特市乡村振兴局获悉,赛罕区深入落实“五化协同、大抓基层”要求,积极探索党组织引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持续加强政策供给,不断激活农村各类资源产业要素潜能,通过以点带面、示范引领,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促进特色产业持续发展。2022年,赛罕区101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稳定在10万元以上,其中,37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0万元以上。

  据悉,赛罕区组织实施了“千村党建引领农牧业产业发展”行动,依托各类产业链组建“共同富裕党建联盟”12个、联建共建党组织92个,其中,村党组织48个,涉及企业16家、合作社13家,辐射带动农户1.56万户增收致富。赛罕区坚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立足本地实际,深挖潜力优势,在“特”字上找出路,在“专”字上做文章,把组织群众、共建共享贯穿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全过程。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广告
   第04版:要闻
   第05版:草原全媒传播活动
   第06版:评论
   第07版:云上103
   第08版:乡村振兴
〖看台〗
内蒙古严防死守耕地红线
冬闲人不闲 大棚绿意浓
建一条链 富一个村
〖速读〗
“田间冰箱”助力农产品增鲜增值
昔日“紧闭门” 如今“开门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