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0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让中华文化焕发时代风采

——儿童文学集《蓝耳羊》序
  ◎张锦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讲故事、展形象,历来是儿童文学创作的重要属性,是儿童文学的特色所在。通过儿童文学创作,让中国故事引人入胜、让中国形象深入人心,既涉及中国当代文学的繁荣,更能够直接推动中华各民族儿童文学的进步和发展。

  呼和浩特市文艺界的朋友们认识到这一点,就动手来做。他们通过《呼和浩特文艺》这本杂志,在全国范围内征集反映新时代新生活新气象的新的儿童文学作品。而且不论作者是否是作协会员,不问作者的年龄状况,也不考虑作者的学历、工作,没有任何的条条框框,只要你热爱儿童文学、钟情儿童文学、致力儿童文学创作,就可以参与。一年中,居然征集到上万件作品,作品囊括了儿童文学所有的门类。他们怀着一颗童心,凭着一股憨劲,由着一份诚意,借着一点妙趣,只要内容美好美妙、情愫纯洁纯真、结构自然自如、语言朴素朴实,就选上来,汇成书,使中国当代儿童文学中增添了一本由人民大众自己写的书。这是一本地地道道来自底层、与底层儿童贴心的儿童文学书。

  由于这本书来自底层,作品书写着东西南北中华大地的日子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儿童们的种种情感、样样情思,这情感、这情思,自然就饱含着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传统道德和传统价值,有意无意间也是对当代社会某些弊端的批判。由此,这些作品也就蕴涵了朴素的精神哲学:内容上崇尚真、善、美。如开卷首篇《蓝耳羊》,描述蓝耳羊在羊群中被认为是族群的祸害,被劝跳下悬崖没有摔死,正被自己的族群救了。但在随后的蓝耳羊群夺回栖息地的行动中,它却冒险返回,拯救了自己在其中长大的雪白羊群。另一篇《草原上的小石人》,则讲述了新疆喀纳斯湖边坡地上的小石人,怎样有情有义,远赴上海送回小女孩遗落的“礼物”,小女孩又怎样感恩感激,带着小石人摔成的碎石,再次来到新疆;小石人父母将碎石置于哈萨克族图腾生命树正前方,使小石人睁开眼睛,重新恢复到原来的样子。勿用阐释,朴素的中华传统美德,朴拙的大众内心操守,都生动得如在眼前。这种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性保留,正是新时代儿童文学彰显优秀文化传统、承扬进步文明精神的一种独特魅力,也是书中作品现代性的深刻体现。

  由于这本书来自底层,作者书写的是自己熟悉的、看到的、体会到的事,没有一点点的刻意雕琢和故弄玄虚。就说《草原上的小石人》,小石人是动不得、说不了的,怎么能从新疆去到上海?又怎么能在上海找到这个小女孩?作品中没有写魔咒、魔法、魔力之类的情节,只写了小石人一路滚跑、翻越,遇到了红色大鱼、盘羊爷爷、马鹿叔叔,一路得到指点,一路错过。于是,他决定沿着长江的水流去上海。过湖北,穿三峡,正担心石腿被磨损,碰到了一条海豚。小石人太重,海豚无法一直驮他,就教他学轮船的样学游泳,终于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会游泳的石人,来到了上海。海豚托一只大猫寻找小女孩。在全上海猫咪的帮助下,找到了小女孩……作品看似平实、平易、平常,却通过幻想的艺术手段,使平实变得离奇,使平易变成惊奇,使平常变为神奇。可以看到,在儿童文学创作中,美丽美妙的艺术幻想与日常寻常的生活现实相统一,巧妙而又奇妙地适应了儿童的阅读心理和审美意识。在其他一些作品中,平日的麻花街里竟有着想不到的危险;行为美好的智能机器人也有遇难落水的那一刻;形体袖珍的小拇指猫还能骑着纸鹤去探险。而在另一些作品中,笛子竟是个“姑娘”;长在地里的豆豆和瓜瓜,与狼相遇后,豆豆迅速长大,瓜瓜却急速缩小等等。奇之极,幻之极。而细读之后,恰读出了反映社会生活的真实和折射儿童思想的真切,也读懂了,为什么说幻想性是儿童文学创作、尤其是童话创作思维的核心。

  难得的是,不同的作者写出了不同题材、不同体裁的各式作品,从而呈现出各自的艺术个性和创作特色。如书的末篇是一篇气势宏大、内容独特的科幻童话《远洋护卫》,写北冰洋象海豹们收到一份南极帝企鹅的5万吨北极虾的订单,其中包含的海洋生物知识,以及由此引出的地球自然地理、宇宙生命状态、世界历史变迁方面的知识、学识、见识、认识,生动而生机勃勃、丰富而丰沛盈盈。另一篇《星空下的谷多塔》,则是一篇人物散文。谷多塔,是一个残障孩子,但他喜欢读书绘画,喜欢背诵古诗;喜欢学物理,懂得自然界的“四种相互作用”;喜欢天文哲学,探索宇宙奥秘。作者写谷多塔的病和弱、苦和难,更写了他的善心善良、志气正气、博学博识。至于那几组小诗,恰是随心所欲,舒展胸怀,托物寄情,长短自如。可贵的是,即使是同一类型的作品,也因各有艺术构思而写得迥然相异。书中16则作品,除5则为组诗,其他童话7篇、小说3篇、广播剧剧本1个。题材各有侧重,体裁各具所长,可说得上是多姿多彩。又由于这些作者,大都是儿童文学队伍中的“新人”,想着试一试、闯一闯,倒正好给儿童文学领域吹来一阵清爽、清凉的微风,令读者感受到文风的清新、文理的清纯,有一种独特的清幽、清莹的感受。

  值得注意的是,书中作品的每一位作者虽然天各一方、各司其责,恰都悉心书写今日儿童平凡的生活即景,灵光乍现,精心点染;在质朴而淡淡的感伤中呈现给读者的,多是生活在乡村、乡镇、肩负着长者希望、担待着社会希冀,天真而淳真、活泼而活跃的少年儿童们。这些作品,不仅集中展示了无数个你去过或没有去过的地方,也成功塑造了一个个鲜活丰满的儿童人物形象,倾注了作者爱新一代人的博大情思和慈悲情愫,以及把爱与美给予儿童的努力和坚持。作品中那一种浓浓满溢的爱、汩汩流淌的情,以及夹杂其间的丝丝的苦、缕缕的悲,深切而深沉地焕发出美丽隽永的人性光彩和朴实无华的生命光辉,都令人动容、动心。应该说,这本书的深层意义和价值就在于此。

  底层,是一个广泛、阔大的概念。对于儿童文学而言,主要是指广大的、生活在劳动者家庭的儿童们。儿童文学,与所有的文学一样,是语言的艺术。这本书的一篇篇作品里,带着乡音的一句句话听起来煞是亲近和亲切,在一个个写得明明白白却又笼罩着幻想、表现得高高低低、深深浅浅、曲曲折折的故事里,竟有着深广的视野、丰沛的情感、庄重的蕴涵。细细地读一读、品一品作者怎样写那只蓝耳小羊的心情、心思,写那个笛子姑娘的长相、长大,写那位残障少年的博学、博闻,写那群座头鲸护卫的气势、气度等等,都会品读出作者怎样稚拙地尽情地书写着自然万物的生命体验和生活体悟,怎样稚气地尽心地抒发着生活本真的诗意蕴涵和诗心蕴藉。作品中,普通的话语呈现着儿童的心灵,简单的表白显示着远大的理想,快捷的叙述展露着生命的意义。显然,这些作品的语言看起来没有什么两样,其实,在作家采撷、提炼过程中,早已浸渍了底层儿童现实生活的汁液,洇渗着儿童大众本性情趣的精粹。

  这本书的主编刘金梅女士,长年在内蒙古艺术学院从事文学教学工作,特别钟情于儿童文学的时代性、艺术性,主张、倡导当代儿童文学记叙和展现儿童们新的行为、新的现实,反映新的时代、新的理念,注重并体现作品的情感价值和审美意义。所以,作品中有些看似微末的事,似乎算不得什么动听的故事,却由于事情的日常、抒情的经常表现出了沉实丰盈的生命质感和人生意绪,令人感受到一股温情和力量,感触到一种意境之美、哲思之美。

  显然,这是一本过去没有过的儿童文学集,给广大读者以新的感觉和感受。对于各民族小读者来说,更能获得新的启迪和启示。

  显然,这本书虽然不厚,却让中华文化焕发出时代风采。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儿童文学集《蓝耳羊》序
~~~——“村歌嘹亮”首届内蒙古村歌大擂台观后
~~~——读赵先锋小说《内蒙古谍战笔记》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特别报道
   第04版:要闻
   第05版:联动采访现场短新闻大赛
   第06版:北疆文旅
   第07版:乌海·海勃湾区
   第08版:锡林郭勒
   第09版:北国风光
   第10版:文艺评论
   第11版:区域新闻
   第12版:收藏
让中华文化焕发时代风采
致敬农牧民的嘹亮村歌
民间性、地域性与公路谍战小说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