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草原上的幸福事儿

扫描二维码 看党媒联动报道
  □本报记者  蔡冬梅  实习生  赵楠

  3月的内蒙古达茂草原,冰雪渐融,万物迎春,焕发着勃勃生机。

  走进达茂旗西河乡西河村内蒙古共盈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咩咩咩”的叫声此起彼伏,经胚胎移植生产的东弗里升和萨福克小羊羔萌态十足,它们一个个竖着耳朵,顶着圆圆的脑袋,时而低头吃草,时而好奇地看着四周,工作人员则忙着为小羊羔打水、撒草、喂饲料。

  达茂旗地处祖国北疆,全旗天然草原面积2378.5万亩,禁牧区面积374.905万亩,草畜平衡区面积2003.635万亩。草原不仅是维护祖国北疆生态环境的天然屏障,也是广大农牧民赖以生存的主要物质基础。为实现草原生态好、农牧民生活富、畜牧业发展优的良性循环,达茂旗坚持以“有解”思维创新“优解”路径,在“加”和“减”的不等式里探索生态保护和农牧民增收的有解答案。

  “现在村子里环境可好了,牲畜不在自家院子里养,我们的羊都入股合作社了。”

  “喂养有专家指导,羊下羔也是用的胚胎移植技术,品种改良好了,草场压力小了,大家收入还高了。”

  ……

  说起村子最大的变化,西河村村民们纷纷感慨。西河村的改变,得益于“统养共富”的富民项目。

  “两年前我们村还是靠老一辈传承摸索的方法进行畜牧业养殖,羊养得越来越多,饲草料等成本越来越高,收入却不见涨。”西河村党支部领办的内蒙古共盈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官蛇说,“后来为了解决草原过牧问题,为了提升大家的收入,我们就开始探索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统养共富’模式,将村民的羊统一进行喂养,经过市场调研,选取优良品种运用胚胎移植技术进行品种改良,还邀请专家对饲料进行合理调配,培育种公羊、育肥羊,同时对基础母羊采取同期发情的方式调整出栏频率,确保一年四季均衡出栏。”

  张官蛇口中的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统养共富”模式,即运用统一品种、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的经营模式以及收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破解农牧民老龄化、养殖成本高、草原过牧问题,把规模优势转化成发展优势,持续打造家门口的共富工坊,实现了集体和农牧民群众共同增收致富,找准生态、生产、生活的平衡点,有效凝聚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据介绍,达茂旗针对农村、牧区等不同地区、不同情况,探索出联户经营、智慧牧场、托养联结、“草票”等多种模式,2024年共解决超载牲畜5.8万羊单位,草畜平衡指数下降14个百分点。

  如今的西河村,人居环境优美宜居、村民安居乐业,处处涌动着欢笑与希望,处处展现着产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图景。

  听着不绝于耳的羊羔叫声,张官蛇对于村子的未来充满信心:“现在村子里的高兴事儿一件接着一件,村民的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大家的生活更有盼头了!下一步我们会将优质的种公羊提供给周边的农户,把全村的羊品种进行改良,进一步解决草畜平衡问题,提高养殖效益和生态效益,为实现达茂旗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作贡献。”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2025年全国两会 要闻
   第04版:2025年全国两会 要闻
   第05版:2025年全国两会 特别报道
   第06版:2025全媒体主题宣传活动
   第08版:2025全媒体主题宣传活动
内蒙古推出科技政策包激发创新活力
草原上的幸福事儿
|两会·镜头|
内蒙古开通医保线上便民购药服务
全力把文旅业打造成支柱产业
发挥交通先行引领作用 支撑区域协调发展
内蒙古总工会举办创新实践交流活动
飞鹤集团国家级揭榜挂帅项目落户赤峰
“暖城多味”推动农牧优品走向世界
内蒙古成为全球候鸟迁飞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