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兴安盟委书记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稳外贸稳外资”,令我印象深刻也倍感振奋。这些政策指向,为新一年内蒙古口岸加快发展、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带来重大机遇和挑战。
做大做强口岸经济,对于促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赋能区域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兴安盟将以阿尔山口岸常年开放为契机,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和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以协同发展和延伸合作为重点持续实施自贸区创建工程,用足用好边民免税政策发展互市贸易,口腹联动发展泛口岸经济,完善提升口岸配套服务功能,逐步扩大跨境旅游规模体量,大力培育以进口羊绒为重点的互贸落地加工产业,全面构建跨境旅游、人文交流、边境贸易“三位一体”口岸发展模式,推动“经济通道”向“通道经济”转变、“过路经济”向“落地经济”转型,助力自治区打造国家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
(文/图 本报记者 许敬 马建兵)
陈爱雪
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民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稳外贸稳外资”,这体现了我国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坚定决心和信心。如今,我区已拥有20个对外开放口岸,形成了铁路、公路、航空多方位、立体化的口岸开放格局。
扩大开放之门,走稳改革之路,是我区不断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的必然要求。建议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领域的人才培育力度,推动高校和科研机构成立相关研究中心,开设专业课程,并加强跨学科研究团队的建设,以吸引和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与跨文化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同时,建议各地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深化京蒙协作;加强与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东北三省等区域互惠合作,通过共建园区、飞地经济、异地孵化等方式承接产业转移,加快内贸外贸一体化发展。
(文/图 本报记者 宋爽 马建兵)
吴城
全国政协委员,内蒙古自治区工商联副主席、国城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依托20个对外开放口岸的通道集群优势,内蒙古正在构建内外联动、八面来风的开放新格局。作为扎根自治区的矿业企业,要抓住这一机遇,通过“技术出海+资源引进”双轮驱动,支撑构建立足国内、辐射欧亚的矿业开放新格局。
矿业企业“走出去”既有着无限潜力,也面临诸多挑战。为此,我建议加快设立中国(内蒙古)自由贸易试验区,实现北方重要口岸的片区联动,并重点争取矿产品保税仓储等政策支持;指导本地矿业企业组成“集团军”,以“矿业产业园”“矿业贸易区”等形式整体性“出海”,深入参与全球矿业治理;大力发展进口矿产品加工产业,推动“过境贸易”向“落地加工”转型,延长产业链,带动口岸及周边地区经济发展。
(文/图 本报记者 杨柳 王鹏)
凌云
全国政协委员、满洲里市政协主席
内蒙古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支点、中蒙俄经济走廊的重要节点和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重要门户,地理位置独特,向北开放优势明显。满洲里地处中俄蒙三国交界,更是内蒙古建设我国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战略支点。近年来,满洲里市深入实施“以港兴市”战略,全面开展“通关效率提升行动”和“通道能力补强工程”,口岸基础设施持续完善、疏运效能大幅提升。
当前,随着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日益巩固,两国在能源、农业、服务贸易等领域的贸易合作不断深化,满洲里在国家向北开放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将愈发凸显。因此,建议自治区继续加大对满洲里口岸基础设施建设、通关效率提升和进口资源落地加工等方面的支持和投入力度,为向北开放桥头堡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文/图 本报记者 白丹 王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