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让非遗走进生活

  □本报记者  宋爽

  “以前都是在电视里看剪纸、拓印,现在社区邀请专业的老师来指导漆扇、布贴画等项目的制作,让大家在亲手体验的过程中,真切地感受到了咱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日前,呼和浩特市回民区新华西路办事处通道北街社区富邦小区居民王珍梅高兴地说。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呼和浩特市回民区通道北街社区党委创新打造“党建引领凝心、民族团结同心、基层治理用心”的“三心融合”党建品牌,找到非遗与党员群众日常生活的连接点,不断提振辖区党员群众文化自信,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

  “非遗传承体验活动的举办,让更多的居民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凝聚起社区大家庭的向心力,同时还为党组织与居民之间搭建起沟通的桥梁,进一步拉近了党群关系,让党组织在社区工作中更具号召力。”通道北街社区党委书记张娜告诉记者,该社区采取“一室多用、资源共享”原则,常态化开展非遗传承体验活动,建立“红石榴非遗屋”,设立非遗展览区,让更多的非遗项目走进社区党员群众生活,让党员群众在家门口就能逛民俗文化集市、品味文化盛宴。

  通道北街社区党委联合呼和浩特市文化艺术研究院和辖区社会组织,精心策划了丰富多彩的内容,让民俗知识、节日节气等非遗知识与手工制作体验课程进社区、进家庭,极大地激发了党员群众对非遗的兴趣和热爱。通道北街社区党委持续开展“非遗传承+”系列活动,开展剪纸、拓印、漆扇、泥塑、金箔画等10余项非遗传承体验活动,累计惠及辖区党员群众500余人次。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先锋
   第06版:盟市专线
   第07版:旗县融媒
   第08版:鄂尔多斯
赤峰市“四维发力”构建流动党员全链条管理体系
舞台上的思政课,融情入心
基层治理从“碎片化”走向“一盘棋”
帮扶暖人心 共叙鱼水情
让非遗走进生活
托起老年人“稳稳的幸福”
融入社区治理 展现“银发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