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阿鲁科尔沁旗

白尾海雕首次现身保护区

  本报赤峰4月10日电  (记者  肖璐)4月9日,记者从阿鲁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获悉,该局工作人员日前用全天候鸟类监测摄像头远程巡护扎嘎斯台湖时,首次监测到了6只珍贵野生大鸟的活动迹象,经鸟类专家鉴定正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白尾海雕。

  白尾海雕是隼形目鹰科海雕属鸟类,属大型猛禽,因其生性凶猛,被誉为“鸟中老虎”。白尾海雕头颈部呈淡褐色,身体大多呈暗褐色,因其尾羽呈白色,在飞行中极为明显,故此得名。作为处于食物链顶端的物种,白尾海雕在生态系统的平衡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堪称生态环境的“顶级质检员”。

  白尾海雕数量稀少,野外遇见率相对较小,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出现在阿鲁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更为难得。目前,该区域观测到的白尾海雕数量为6只,它们的出现为当地生态保护成果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阿鲁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东亚鸟类迁徙的重要通道和驿站,迁徙季节有成千上万的候鸟飞临保护区停歇觅食。近年来,阿鲁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持续加大候鸟及其栖息地保护力度,扎实开展候鸟种群数量、行为习惯监测调查,在候鸟停留地带加强巡护,取得了显著成效。2023年11月30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布《陆生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名录(第一批)》,阿鲁科尔沁湿地候鸟重要栖息地入选。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先锋
   第06版:盟市专线
   第07版:旗县融媒
   第08版:鄂尔多斯
以科技“突围”激活发展动能
京蒙协作守护健康
助企行动解难题促发展
智慧农机显身手
农技人员田间地头送技术
白尾海雕首次现身保护区
“三位一体”赋能春耕备耕
清理拖移城市“僵尸车”
工厂化育秧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