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巴林右旗

残膜回收率达到90%以上

  本报赤峰4月15日电  (记者  肖璐)农用地膜的残留,不仅影响土壤环境,还对耕地质量构成威胁。巴林右旗探索创新回收技术,确保农业增效、农村增绿、农民增收,田间地头减“白”增“绿”,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4月13日,在巴彦琥硕镇中组村,党支部副书记李海英打开数字乡村平台的“积分银行”页面,为刚清理完残膜前来积分的村民加分,“主动帮忙清理回收残膜的,积10分。”李海英说,平台运行以来,全村残膜清理回收率从63%提升至98%,累计兑换积分7.6万分,折合人民币2.3万元。

  2023年,中组村通过镇政府引进数字乡村平台,开通“村规民约”“积分银行”“村民说事”等数字村务模块,将社会治理、村风民俗、环境卫生、邻里关系等事项量化积分,实行“以膜换分”创新机制。“起初大家只清理自家地里的残膜,现在只要有空余时间村民就清理废旧残膜,找村干部换取积分。”中组村村民王云说。

  “每台残膜回收机每天可以回收100余亩地的残膜,我们发挥园区的资源优势,采用机械广清与人工细作相结合的方式持续发力,为农田‘减负’。”巴彦塔拉苏木综合保障和技术推广中心主任白永柱介绍道。

  如今,巴林右旗残膜清理回收已形成立体化推进格局,广大农牧民的大力支持和热情参与,保障了废旧残膜的应收尽收,农业生产的环保意识得到了全面提升。目前,巴林右旗地膜回收率达到90%以上。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要闻
   第06版:评论
   第07版:旗县融媒
   第08版:科技
“九条措施”汇聚乡村振兴新力量
万亩红萝卜开始播种
沙棘饮品畅销海内外
宝古图沙漠迎来旅游热
2300多万亩草原进入休牧期
外卖骑手成为基层治理“前哨”
电商直播带动芦耳热销
残膜回收率达到90%以上
大鹅养殖铺就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