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沙不退,我不退!”

——武警内蒙古总队鄂尔多斯支队践行“穿沙精神”纪实
武警内蒙古总队鄂尔多斯支队官兵紧密配合,将树苗植入沙地。
  □本报记者  安寅东  通讯员  李达文

  “把铁锹再往下扎深两寸,沙土回填要踩实!”前不久,列兵高文宇在班长沈显武的指导下,将杨树苗植入沙地。在他们身后,由沙柳、杨树、樟子松构筑的生态屏障绵延至天际线。

  连日来,一场践行“穿沙精神”的植树活动正在库布其沙漠热火朝天地展开。植树现场,武警内蒙古总队鄂尔多斯支队官兵们个个干劲十足,扶苗、栽树、填土、浇水……大家分工明确,紧密配合。“在沙漠植树很有意义,我要追随前辈脚步,将‘穿沙精神’传承下去。”沈显武边铲土边说道。

  实际上,从武警内蒙古总队鄂尔多斯支队组建以来,植树造林,防风固沙就成了部队的主要任务之一。42年前,面对肆虐的黄沙,初驻此地的官兵们站了出来。

  随后的数年里,每到春天,沙漠腹地、荒山野滩、母亲河畔,总能看到一队队身穿橄榄绿的身影扛铁锹、挑水桶,和驻地百姓一起植树。一茬接一茬,一代又一代,武警官兵始终坚守在治沙的路上。

  穿沙公路在建设初期遭遇了自然界的残酷考验。据当地百姓回忆,由于自然环境恶劣,最早修这条路时,打头阵的就是武警官兵。黄沙满地里,最惹眼的身影,便是一个个汗流浃背、抡着铁锹、身着迷彩服的官兵。

  “一天凌晨突袭的风沙,将三天三夜夯实的路基彻底抹平。当时测量旗被连根拔起,工程车辙消失无踪,就像沙漠张开巨口吞噬了我们的所有努力。”当年与黄沙“作战”的情形让退伍老兵们记忆犹新。正是这样的困境,催生出“沙不退,我不退”的“穿沙精神”。官兵们创造性地采用“路随树走”战略,每推进500米路基,就在两侧栽植沙柳网格固沙。如今驱车行驶在这条115公里的公路上,两侧由20万株乔灌木构建起了立体防护网。

  数十年转瞬即逝,风吹过的地方从黄沙漫卷变为绿意葱茏,一代代武警官兵用“穿沙精神”,在鄂尔多斯的土地上,绘就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壮美画卷。

  今天的鄂尔多斯,人在绿中,城在林中。遥感卫星拍摄的对比图更加震撼人心:2000年库布其沙漠植被覆盖率不足3%,而今已达53%。鄂尔多斯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最具生态竞争力城市,入选国家碳达峰试点。武警内蒙古总队鄂尔多斯支队被自治区授予“双百万”京津北绿色屏障工程先进集体,多次获得驻地城郊义务植树先进集体。

  “此次植树活动让我体会到老兵们以前植树的不容易,更让我明白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上等兵雷奥难掩激动的心情说道。

  带队参加植树活动的某中队中队长崔志锋介绍说,支队连续多年参加驻地的植树活动。截至目前,该支队植树面积近12000亩,足足有1120个足球场大。

  大漠无言,绿洲为证。当春天的第一棵树苗开始植入沙地时,库布其的又一段绿色传奇正在续写。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内蒙古军区各级积极开展义务植树活动
~~~
~~~
~~~
~~~——武警内蒙古总队鄂尔多斯支队践行“穿沙精神”纪实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北疆国防
   第06版:内蒙古全民健身
   第07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家园
   第08版:青春号
   第09版:视界
   第10版:北疆文化·文物说
   第11版:乡村振兴
   第12版:公益广告
把绿色绘进北疆
科技赋能为实战“添翼”
淬火开训,锻造运输尖兵
“红书包”将医疗服务送到家
“沙不退,我不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