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大青山上“不老松”

傲然挺立的杜松。
护林员巴特查看树木长势。
形似宝塔的杜松。
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白彦沟管理站辖区,一株株形似宝塔的杜松有效遏制水土流失。
  □本报记者  霍晓庆  通讯员  田宏  摄影报道

  初夏,深入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白彦沟管理站辖区,一株株形似宝塔的杜松挺立于阳坡及山脊线上,犹如给山体披上鳞甲。这些被当地人称为"不老松"的杜松,是保护区的标志性物种。

  杜松为常绿乔木,根系发达,可深入岩缝吸收水分,耐寒、耐旱、耐贫瘠特性显著,能适应大青山半干旱区年均300毫米降水量和石灰岩山地瘠薄土壤环境,其生物学特性堪称植物界的生存典范。主要分布在保护区五当召、白彦沟、青山、昆都仑管理站辖区,现存群落多呈斑块化分布,树龄百年以上的古树占比超40%,其中最大树龄超过600年。

  据保护区白彦沟管理站长韩学武介绍,杜松可截留降水25%—30%,根系固土能力是普通灌木的3倍,能有效遏制水土流失。杜松生长状况能直接反映山地生态系统的健康程度,是监测区域生态变化的“天然标尺”,具有独特的生态价值。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2025全媒体主题宣传活动
   第05版:生态环保
   第06版:兴安·阿尔山
   第07版:巾帼号
   第08版:出彩
   第09版:悦读
   第10版:北国风光
   第11版:文艺评论
   第12版:影像力
节能行动人人可为
内蒙古推动规范涉企 生态环境执法走深走实
又见蒙古郁金香
自治区消协发出助企减量包装引导绿色消费倡议
斜坡植树有挑战 全民动员迎难上
守山护林打硬仗
包头市首批短期 水权交易落户九原区
白桦树汁采集忙 林源开发创新径
大青山上“不老松”
呼伦贝尔市开展毁林毁草 毁湿违规违法行为集中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