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特色课程为国通语教学注入新活力

  □本报记者  郭奇男  通讯员  耿亚潮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提升工程,乌兰察布市卓资县各学校以特色课程为抓手,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全面提升师生国通语应用能力。

  5月28日,在卓资县逸夫学校一年级的语文课堂上,一堂别开生面的情景剧《要下雨了》正在上演。学生们化身小白兔、小蚂蚁、小鱼和小燕子,用国通语演绎角色对话,将国通语学习融入生动情节中,再以趣味竞赛的形式巩固记忆。

  “谁能拆解‘加’字结构?它的偏旁部首是什么?”另一课堂上,学生们正跟随老师,以食指为“笔”,在空中临摹汉字笔画,随后,凝神提腕,在田字格中端端正正写好。通过“空中摹形+纸上落笔”的双重训练,辅以组词讲解,让规范汉字书写扎根每一寸笔尖。

  丰富多样的特色课程让国通语工作向有形有感有效的方向不断迈进,学生们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了讲国通语、写规范字的好习惯。

  卓资山镇北完小的社团课堂,以互动形式寓教于乐,将传统“三句半”艺术与国通语训练巧妙结合,学生通过分组朗诵押韵台词,演绎《环保三字经》,在节奏韵律中精准练习发音,提升语言表达的流畅度和国通语的规范使用意识。

  卓资山镇北完小校长李根虎说:“我们坚持‘听说读写’四位一体教学,在日常应用的同时,积极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演讲、亲子共读活动,还在各年级开设了主持人社团课程。同时,利用数字书法课程,每天开展15分钟的书写练习,培养孩子们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规范书写技能。”

  近年来,卓资县有效推广普及国通语工作,全面提升中小学国通语教育教学质量,充分发挥学校作为推广普及国通语的基础阵地作用,让师生国通语应用能力不断提高。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稀土高新区聚力打造科创新样板
“供销力量”护航各地农业增收
“乌兰察布之夜”焕新开街
大黑河端午节龙舟赛精彩纷呈
特色课程为国通语教学注入新活力
儿童趣味运动会欢乐多多
引绰济辽输水工程隧洞段完成试通水
魅力端午 快乐“六一”
盐碱地变身“丰收田”
端午“遇上”儿童节 激发消费新活力
内蒙古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2156.7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