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托克托 与元代驿站

  □杨利民

  驿站是中国古代传递官府文书和军事情报的人或来往官员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

  我国从殷商时期就出现了驿站,并建立了驿站制度,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

  秦汉时期形成了一整套驿传制度,特别是汉代,将所传递文书分出等级,不同等级的文书要由专人、专马按规定次序、时间传递。

  唐朝,邮驿设置遍于全国,分为陆驿、水驿、水陆兼办三种,驿站设有驿舍。

  宋朝的驿站规模不如唐朝,沈括《梦溪笔谈》载:“驿传旧有步、马、急递三等,急递最遽,日行四百里,唯军兴用之。”

  明代在全国皆建有驿站,称为驿递,每隔10里置铺;60里设驿,驿有驿丞。

  元朝建立后,以京师为中心,在全国建起了驿站网,即在驿道上每隔25华里设一驿站,备有马匹和内勤人员,供官方人员来往食宿,全国驿站共有1万余处,驿马不下20万匹。条条驿道保证了元朝与西方的交通畅通无阻,东西方的文化交流也发展到了一定水平。

  史料记载,元代,云内州(今托克托县古城镇白塔村)、东胜州(今托克托县城圐圙)设的驿站不下20处。

  元世祖至元二年(1265年),元代著名科学家郭守敬自中兴(今宁夏银川)返回中都(河北省张北县馒头营乡)的途中,特地命舟船顺流而下,经四天四夜到达东胜州。郭守敬以自己亲身试航成功,证明此段黄河可以漕运,同时,他还考察了查泊、兀郎海(今乌梁素海)一带。《郭守敬传》载:“舟自中兴沿河四昼夜至东胜,可通漕运,及见查泊、兀郎海古渠甚多,宜加修理。”

  根据郭守敬的科学论证,忽必烈于至元四年(1267年)七月,降旨自中兴路至东胜州,设立10处水上驿站。此段漕运的开辟和水上驿站的设立,便利了西夏故地粮食外运,尤其是设在东胜州的3个水上驿站极大地改善了西夏故地与元上都、元大都的交通状况,加强了西夏故地与元朝中央的联系。

  正如《绥远通志稿·水路》所载:“而自西徂东,以达于各地者,盖以东胜为集散转运之地。今之托河即古之东胜也。”由此可见,今天的托克托河口在元代是黄河水运北国水驿第一站。

  元世祖至元九年(1272年),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取道凉州,前往上都朝拜忽必烈,他穿过鄂尔多斯,由东胜州的河口过河,沿南山取直线进入凉城岱海滩再到上都。

  《马可·波罗游记》中讲道:“中国的大驿站中,房间宏敞明亮,备有华床锦被,十分方便,即使是国王来往也会感到很舒服。”来自非洲的伊本·拔图塔对元代的驿站制也赞不绝口:“中国的驿站制好极了,只要携带证明(皇帝发的玺书或金牌),沿途都有住宿处,并有士卒保护,既安全,又方便。”

  元代覆盖全国的驿站系统,连接着中原、漠北、西域、西南等地区,便利了各族人员、商旅、使节的往来,打破了地理隔绝,为不同民族的接触提供了条件,推动了民族融合。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乡村振兴
   第06版:社会
   第07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家园
   第08版:法治
   第09版:视界
   第10版:北疆文化·文物说
   第11版:盟市专线
   第12版:公益广告
千年茶艺 韵味悠长
托克托 与元代驿站
拥抱时代 跨界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