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绿色长城”崛起库布其沙漠北缘

  □本报记者  毛锴彦

  “沙上房顶住不成,十年种地九年空,家家户户往外逃,黄沙漫漫无影踪。刮得沙山没了顶,刮得沟壑填了个平,刮得碾盘翻烧饼,刮得碌碡耍流星。”这首流传于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的民歌,是群众对过去库布其黄沙肆虐的形象描述。

  库布其沙漠东西直线长400公里,南北平均宽40公里,如一条黄龙蜿蜒横卧在鄂尔多斯高原脊线北部、黄河南岸,与九曲黄河并行。历史上,库布其沙漠以每年10米的速度持续北侵,极端年份向黄河输沙量高达1.6亿吨,严重危及黄河安澜。

  仲夏时节,一场喜雨过后,记者乘车顺着沿黄公路由准格尔旗向杭锦旗一路西行。放眼望去,一行行高大的树木在风中摇曳生姿,绵延的网格沙障延伸到天际,成片的沙柳和柠条等固沙植物高低错落、吐出油绿的新芽。眼前这条将沙漠与黄河隔开的“绿色长城”,就是库布其沙漠北缘锁边林带。

  在杭锦旗独贵塔拉镇,敖特更花带着治沙工人团队正用“微创气流植树法”和“螺旋钻孔植树法”栽种沙柳。“以前人工挖坑种树,一天种不了几棵,现在用这新技术,效率提高十倍。”敖特更花擦着汗笑着说。

  1981年,达拉特旗展旦召苏木的农牧民们用肩扛手挖的方式,在库布其沙漠北缘种下30万株沙柳,开启了锁边林建设的先河。

  2023年,黄河“几字弯”攻坚战全面打响以来,鄂尔多斯启动实施库布其沙漠北缘锁边林带建设,在几代人艰苦奋斗打造的348公里锁边林的基础上补植补造,通过工程固沙+乔灌草结合,补齐提升剩余的72公里锁边林带。目前,通过实施“三北”工程六期项目,已完成43公里。去年至今,鄂尔多斯综合治理库布其沙漠东段、西段和中段的沙漠化土地,总投资10.88亿元,总治理面积70.64万亩。剩余29公里将于2025年全部完成,全线贯通库布其沙漠北缘锁边林带。

  从空中俯瞰,库布其沙漠北缘锁边林带紧邻黄河南岸,再往南是光伏项目治沙带,一蓝一绿两道“长城”交相辉映,蔚为壮观。

  杭锦旗蒙西基地库布其200万千瓦光伏治沙项目区,光伏板在阳光照耀下如一片蓝色的海洋。走近一看,光伏板下生长在沙地里的蔬菜以及黄芪、板蓝根等药材苗长势旺盛。

  ■下转第3版  ■上接第1版

  “光伏板能反光遮荫、减少水分蒸发,我去年在这儿种的西红柿口感沙、味道好、产量高。今年,我还种了籽瓜和板蓝根,再加上就近打工,一年有十多万的收入。”说到这儿,35岁的独贵塔拉镇永兴村村民温永宏一脸的兴奋。

  “蒙西基地库布其200万千瓦光伏治沙项目成功并网,通过双玻组件实现板上双面发电,可增加发电量5%—10%;板下种植农作物、药材、优质牧草等,实现立体生态种植;板间运用先养鸡后养羊的‘畜禽草耦合’治沙技术实施养殖,畜禽粪便还田治沙改土,‘光伏+’多重效益和助力乡村振兴作用充分显现。”杭锦旗能源局局长李利军介绍说。

  截至目前,鄂尔多斯已在库布其沙漠建成1002万千瓦光伏项目,完成光伏治沙60万亩,带动周边5万多名群众增收。通过光伏治沙+生态治理的方式,鄂尔多斯计划到2030年,将实现对库布其沙漠1200万亩沙化土地的全面治理。

  如今,这条锁边林带与十大孔兑绿化带、河道淤地坝、光伏治沙带共同构成“四道防线”,库布其沙漠绿进沙退平均达8.6公里,沙漠逐年退离黄河,最近处也有4.8公里,近10年库布其沙漠向黄河输沙量减少约3亿吨,黄河年均含沙量从4.55千克/立方米降至1.39千克/立方米。

  鄂尔多斯市三北工程推进中心高级工程师闫伟介绍,库布其沙漠远沙大沙地带治理难度大,通过光伏+生态治理,光伏企业和生态治理企业同步施工,光伏建设和生态治理同步进行,能够实现沙漠的有效治理。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出彩
   第05版:理应如此
   第06版:包头
   第08版:阿拉善
   第09版:民生
   第10版:北国风光
   第11版:文艺评论
   第12版:生态环保
习近平同刚果(布)总统萨苏分别向中非合作 论坛成果落实协调人部长级会议致贺信
内蒙古精准助企激活市场活力
内蒙古3家重点产业链创新联合体获批建设
自治区政协召开“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推进农村牧区二轮土地延包”专题协商会
内蒙古储能容量补偿政策落地
内蒙古长调呼麦唱响赣鄱大地
呼和浩特市颠覆性技术专项基金启动市场化投资
高山草原美如画
中央第二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向内蒙古自治区 交办第十四批70件群众信访举报件情况
中央第二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交办内蒙古自治区 第五批63件群众信访举报件办理情况
“绿色长城”崛起库布其沙漠北缘
中央第二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值班电话和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