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用“政策凝心” 奏响“团结和声”

——2025年全区“民族政策宣传月”“民族法治宣传周”工作扫描
4月24日,全区“民族政策宣传月”主场活动在乌海市举行。
自治区党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党日活动,参观呼和浩特市民族学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馆。
内蒙古机场集团各基层党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党日活动。
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等部门联合赴呼和浩特市玉泉区菩提塔西社区、菩提塔东社区开展“北疆文化聚民心 民族团结一家亲”主题活动。
乌拉特后旗驼背宣讲小分队深入6个苏木镇50个嘎查村开展“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 北疆普法万里行”活动。
自治区民委地方语言文字研究应用中心等单位联合举办“石榴籽e起来——政策宣讲进校园”活动。
乌拉特中旗乌兰牧骑走进乌拉特中旗国防教育实训基地开展“民族政策宣传月”主题宣传活动。
5月28日,乌兰察布市佛教协会举办民族宗教政策和法律法规进宗教场所活动。
内蒙古科技馆开展“体验活字印刷 传承中华文脉”主题活动。
呼伦贝尔市牙克石市永兴社区开展“共话团结 同筑家园”民族政策直播宣讲活动。
自治区民委地方语言文字研究应用中心等单位联合在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小草公园开展“石榴籽e起来——科技赋能”民族政策宣传月、民法典宣传月联动宣传活动。
  5月是全区“民族政策宣传月”,5月最后一周是“民族法治宣传周”。

  今年宣传月(周)期间,全区各地各部门紧紧围绕“守望相助、团结奋斗,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工作主题,创新开展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和法律法规“9+N进”,共开展学习宣传活动1.8万场次,受众约390万人次。通过微信、微博、抖音等平台推送系列报道,刊发图文、视频等128万余条,传播量超76.8亿次,有效推动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各行业、各领域落地生根,为“贯穿一条主线,办好两件大事,弘扬蒙古马精神,闯新路进中游”凝聚起强大精神力量。

  进机关,绘就“党建引领示范图”。各级机关将党的民族理论政策深度融入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计划、干部教育培训体系和基层党组织“三会一课”制度。各地跨部门、跨支部、跨领域开展联学共建,开展群众性宣传教育活动1200余场次,实现机关党建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深度融合。

  进企业,绘就“同心发展奋进图”。各企业开展送学习、送培训、送政策、送法律、送服务进车间班组。呼和浩特机场“青”语青城·石榴籽服务队面向五湖四海的旅客开展宣传活动;包头供电公司开展“讲政策、听诉求、送服务”一站式进园区服务活动,覆盖企业375户次,构建起企业发展与民族团结进步互促共进的格局。

  进社区,绘就“邻里守望和谐图”。各社区整合志愿服务队、红色网格、社会组织力量,开展主题宣传活动5300余场次,覆盖群众超120万人次。呼和浩特市利用红石榴驿站阵地,开辟茶艺沙龙、亲子烘焙等多个志愿服务项目,乌海市积极开展“和美乌海”邻里文化节活动,巴彦淖尔市开展书法、绘画、文艺汇演等,推动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进嘎查村,绘就“振兴路上同行图”。各嘎查村“两委”班子成员、老党员、“法律明白人”结合日常入户走访,与各族群众一起聊党的民族理论政策的光辉成就。自治区农牧厅开展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群众教育“1257”行动,覆盖1万余家涉农企业、2万余名农牧干部、5万余户经营主体、700万余农牧民,推动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在广袤乡村落地生根。

  进学校,绘就“育苗培根成长图”。各校结合青少年特点,构建“课程教学+主题活动+社会实践”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体系。包头市“爱在北疆”宣讲团深入各校讲述“国家的孩子、草原的儿子”等感人故事,自治区教育厅启动规范汉字听写大赛,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从课堂延伸至实践,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走深走实。

  进连队,绘就“军民同心戍边图”。各连队在各类集训轮训中,安排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辅导课程,开展宣传解读和阐释活动。兴安盟开办国防教育“红色讲堂”30个,自治区党委军民融合办等部门开展“千里送文化、艺术进边防”文艺演出30场,武警内蒙古总队各支队开展五四青年节主题团日活动,让“军民鱼水情”在八千里边防线上绽放新时代光芒。

  进宗教场所,绘就“团结和谐共融图”。各宗教场所大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赤峰市、乌兰察布市举办民族宗教工作领导干部能力提升培训班,锡林郭勒盟开展“粽情端午聚同心、宗教和谐颂安康”主题活动,积极引导教职人员和信教群众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宗教和谐、社会稳定。

  进文旅场所,绘就“文化交融互鉴图”。各文旅场所结合现有展陈布局,通过展板、多媒体展示等手段,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频频“破圈”。呼和浩特市推出“地标博物馆打卡游”等3条文博精品线路,阿拉善盟在巴丹吉林沙漠等景区嵌入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全区各级文化馆推出600余场特色文化活动,线上线下近230万人次参与。

  进网络,绘就“云端聚力同心图”。各地各部门全面实施“互联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行动。自治区民委开展党的民族理论政策网络竞答活动,参与人次56.2万;鄂尔多斯市通过直播的方式举办“民族团结杯”民间故事广播大赛;各部门将宣传内容制作成H5交互页面、长图、短视频等,让互联网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最大增量。

  进各领域,绘就“北疆团结全景图”。各行业结合职能职责,积极创新方式和载体,推动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和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向各行业各领域深度拓展。呼伦贝尔市通过汽车客运站、出租车、公交站牌LED屏滚动播放宣传标语,通辽市开展“蒙医护理进家庭”活动,阿拉善盟打造“驼背上的流动讲堂”等特色品牌,覆盖各族群众1.2万人次,让党的民族理论政策“飞入寻常百姓家”。

  下一步,自治区民委将持续巩固拓展宣传月(周)工作成果,将集中宣传教育与日常宣传教育相结合,不断探索更具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的宣传形式和传播手段,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于各族干部群众心灵深处,融入血脉基因,为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汇聚起磅礴力量。

  (本版文图均由自治区民委提供)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2025年全区“民族政策宣传月”“民族法治宣传周”工作扫描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法治
   第06版:出彩
   第07版:出彩
   第08版:社会
   第09版:视界
   第10版:北疆文化·文物说
   第11版:资讯
   第12版:公益广告
用“政策凝心” 奏响“团结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