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绘就文明新画卷 筑梦乡村新未来

——锡林郭勒盟“全国文明村镇”展示
巴彦宝拉格嘎查夏洛莱牛群。
哈拉盖图农牧场一角。
乌兰图嘎嘎查分类垃圾箱发放仪式。
阿尔善图嘎查青年为60岁以上母亲举办“我表达我感恩”活动。
呼日敦高勒嘎查牧人家。
落日下的边墙村。
政策宣传进农户。
  □毕力格巴特尔 德铁力 张露颖

  近年来,锡林郭勒盟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发挥先进典型示范作用,进一步形成向上向善的社会风尚。在今年5月23日北京召开的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查干淖尔镇乌兰图嘎嘎查、苏尼特右旗额仁淖尔苏木阿尔善图嘎查、西乌珠穆沁旗浩勒图高勒镇巴彦宝拉格嘎查、镶黄旗巴彦塔拉镇呼日敦高勒嘎查、太仆寺旗宝昌镇边墙村、正蓝旗哈毕日嘎镇庆丰村、乌拉盖管理区哈拉盖图农牧场等7个嘎查村荣获“全国文明村镇”荣誉称号,彰显了锡林郭勒盟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的丰硕成果。

  哈拉盖图农牧场

  文明创建赋能乡村振兴

  乌拉盖管理区哈拉盖图农牧场为管理区的三个国有农牧场之一,土地总面积240万亩,常住人口2022人,下设4个分场、1个社区和水库实业有限公司,场办企业6个。近几年,该农牧场经济稳步增长,农牧业等领域2024年收入超3700余万元。立足资源优势,积极发展旅游、民宿、肉牛养殖等产业,带动4个分场实体经济收入达20万元,水库实业有限公司增收超400万元。投入建设党群服务中心、3D文化彩绘墙,并对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历史记忆馆、红色故事汇展厅、知青生活体验园等展馆进行改扩建,提升文化服务硬件水平和红色教育功能。

  通过党建引领,构建“5+6+N”理论宣讲新模式。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红色教育基地等阵地,举办“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主题宣讲,开设“四课堂”进行各类主题宣讲,强化思想武装,凝聚发展合力。

  在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方面,该农牧场致力于打造宜居环境,实施网格化精细管理,由分场(社区)书记任总网格长,两委人员任网格员,定岗定责。深入开展“榜样就在身边”活动,选树“好媳妇”“干净人家”“身边好人”“道德模范”等先进典型。如今,哈拉盖图农牧场实现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乡风民风向善向好,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乌兰图嘎嘎查

  绘就牧区现代化新图景

  阿巴嘎旗查干淖尔镇乌兰图嘎嘎查,总面积54.3万亩,常住人口86户240人。如今,该嘎查以生动实践描绘出牧区振兴、民族团结、乡风文明的牧区现代化新图景,荣获“全国文明村镇”称号。

  乌兰图嘎嘎查坚持党建引领,以创建“五强党组织”为抓手,严格规范组织生活,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深度融入。依托党员活动室、中心户等阵地,常态化组织牧民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和重要会议精神,使“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思想深入人心。同时,注重产业兴旺,进一步筑牢畜牧业根基,2024年嘎查人均收入达3.4万元。嘎查善用上级资金,引进高产奶牛和优质种公牛,为集体经济注入强劲动力。大力推广智慧家庭牧场和“党员中心户+合作社”模式,成功培育自治区级牧区现代化示范户,建设盟级肉牛核心群,创新“1+11”奶业振兴模式,有效带动牧民稳定增收。

  该嘎查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常态化开展“守护查干湖”志愿活动,组织超千人次参与浑善达克沙地生态治理。累计举办科技讲座、移风易俗、环境整治等活动90余场次,既提升了乡风文明,也拓宽了牧民视野。此外,乌兰图嘎嘎查日益完善的基础设施筑牢了美好生活的基石。目前,全嘎查水泥路长60公里,网络覆盖率达95%,净水器普及率超95%。

  乌兰图嘎嘎查入选“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嘎查”,并荣膺“内蒙古自治区牧区现代化示范嘎查”“自治区文明村镇”及“锡林郭勒盟民族团结示范嘎查”称号。

  阿尔善图嘎查

  积极探索乡村振兴之路

  苏尼特右旗额仁淖尔苏木阿尔善图嘎查有常住人口83户244人,草场面积59.61万亩,养殖牲畜18336头(只),现有党员32名、党员中心户3户、红色堡垒户5户。

  2020年以来,该嘎查累计投入2058万元项目资金,实施9个产业项目,探索出以畜牧业为主、多业并举的新产业新业态。其中重点实施“优羊增驼”战略,建设苏尼特双峰驼养殖基地与苏尼特羊“智慧牧场”,探索发展“新牧人”培训基地、牛羊粪资源利用产业和民俗文旅体验点等新型产业,大力发展驼奶产业。以“便民利民”为着眼点,累计投入600余万元,持续加强标准化棚圈、水源井、电网、新能源风光互补升级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集体经济收入达到80万元左右,人均可支配收入约1.6万元。

  近年来,阿尔善图嘎查着力提升基层治理水平,打造“五彩阿尔善图”特色文明建设品牌,坚持把满足群众文化需求、提升群众道德素质、解决群众实际困难作为重要内容,助推文明风尚在阿尔善图落地生根。先后荣获“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嘎查”“全国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示范村”“内蒙古自治区文明村镇”“全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示范嘎查”“全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着力打造“五支队伍”志愿服务专业化团队,解决“谁来做”问题。组建“红橙绿蓝紫”五彩志愿服务队,建立“您来点单、我来服务”志愿服务模式,按照群众点单、站派单、服务队送单、群众评单机制,坚持常态化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将实践活动与精神文明、传统文化、学习教育、乡村振兴、民族团结、基层治理等相结合,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时代新风。全面助推“1+4”各项工作“精准化”落实,解决“怎么做”问题。在乡村治理方面,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建立健全牧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会等群众组织,设立“红灰黑”榜,引导群众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

  巴彦宝拉格嘎查

  智慧牧场唱响草原新牧歌

  西乌珠穆沁旗浩勒图高勒镇巴彦宝拉格嘎查草场面积44.6万亩,人均草场面积980亩,集体草场8000亩,嘎查户籍人口106户416人,常住人口76户262人。近年来,巴彦宝拉格嘎查以肉牛、乌珠穆沁羊养殖和草原旅游为支柱产业,集体经济合作社汇聚全嘎查牧民力量,集体经济收入突破了80万元,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1万元。在科技加持下,嘎查建成智慧牧场核心基地1处,带动4个智能家庭牧场发展,150余头优质基础母牛在数字化管理下茁壮成长,传统牧业插上现代化翅膀。

  巴彦宝拉格嘎查党支部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同发展。大力开展移风易俗活动,深入治理陈规陋习,“一约四会”机制让村规民约深入人心;美丽庭院创建硕果累累,涌现出自治区级“最美家庭”、盟旗级文明家庭及庭院示范户140余户;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年均开展志愿活动及文化惠民服务数十场,崇德向善蔚然成风。

  该嘎查率先在全旗推行生活垃圾分类,集体经济出资为常住户配备专用设施,探索生产垃圾(牛羊粪)资源化回收商业化模式,实现环境效益与牧民增收双赢。创新构建“1+4”网格治理体系,以党员中心户为核心精准服务,多年保持“零上访”,成功打造盟级民族团结示范样板。

  从“国家级乡村示范嘎查”到“自治区乡村旅游重点村”,再到“全国文明村镇”,巴彦宝拉格嘎查在草原深处奏响了智慧引领、文明共筑的牧歌新韵,为北疆牧区现代化提供了鲜活典范。

  呼日敦高勒嘎查

  书写村落产业振兴靓丽答卷

  近年来,镶黄旗巴彦塔拉镇呼日敦高勒嘎查以集体经济稳步增长和牧区文明新貌,书写了乡村振兴靓丽答卷。呼日敦高勒嘎查草场总面积15.38万亩,现有117户287名牧民。嘎查拥有2个集体专业合作社、7000亩集体草场及35头集体牲畜。近年来,该嘎查通过项目带动、盘活资产等举措,嘎查集体经济驶入快车道。2023年,集体经济收入突破20万元,同比增长8.6%;牧民人均纯收入17936.52元,人均可支配收入11500元。2024年,嘎查瞄准区位优势与马资源优势,投入125万元建设马产业基地,为集体经济再添新引擎。

  该嘎查两委以党建为引领,深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持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镶黄旗首个嘎查级便民服务站在此设立后,两委成员化身“北疆红色网格员”,通过“集中办”“上门办”等模式,解决牧民急难愁盼事项200余件。依托“专合社+”模式盘活集体资产,实现户均增收超3000元。

  文明新风浸润牧野,文化传承绽放活力。近几年,呼日敦高勒嘎查将移风易俗作为牧区精神文明建设突破口,完善村规民约,全年开展陋习整治及主题宣讲活动10余次。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年均开展理论宣讲、文体活动及志愿服务各30余场次,“同心杯运动会”“雷锋精神耀北疆”等活动广受欢迎。为弘扬蒙古马精神及北疆文化,精心打造“铁河(野马)青少年教育基地”,累计接待观众逾万人次。

  凭借坚实的发展步伐,呼日敦高勒嘎查获评“内蒙古自治区文明村镇”,入选“内蒙古自治区乡村振兴试点嘎查”,成为镶黄旗草原上一颗璀璨的振兴之星。

  边墙村

  走上产业与文明双赢的康庄大道

  位于太仆寺旗宝昌镇东南7公里处的边墙村辖3个自然村,总面积11.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7700亩、草地6200亩、林地3000亩,现有户籍人口455户、1154人。这里的人们正书写着产业兴、百姓富、乡风美的乡村振兴新篇章。

  近年来,边墙村聚力产业振兴,累计投入项目资金3.7亿元,成功构建起肉牛养殖加工、草莓种植、林苗培育、蔬菜种植、光伏发电与乡村旅游六大核心产业骨架。通过规范化推行“公司+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村集体经济在2023年就突破了120万元,创造就业岗位上万人次,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步攀升至2.3万元。

  该村将精神文明创建深度融入发展进程,以建设美丽乡村为目标,广泛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先后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内蒙古自治区文明村镇”等称号。村党支部书记王文成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和“自治区劳动模范”称号。

  边墙村两委始终持续深化党的理论武装,组织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三中全会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基。通过将“有文化、懂经营、会管理”的优秀农民充实进支部班子,为乡村振兴锻造了坚实的基层人才堡垒。

  此外,依托独特民俗资源与生态禀赋,边墙村引入京蒙帮扶资金1300余万元,精心打造300亩芍药沟旅游产业项目、220座草莓大棚育苗基地、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及民俗博物馆。配套建成旅游接待中心、特色民宿26户及蒙古包30座,高质量休闲农业服务体系已然成型。村内整合资源建成集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等功能于一体的全天候开放的“文化大院”,村民自发组建秧歌队、广场舞队,开展读书、歌唱、棋艺等文化活动。截至目前,大院内已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身边榜样讲故事”等文化活动120余次、志愿服务63次,成为村民陶冶情操、交流致富经验的“精神家园”与“活力加油站”。

  庆丰村

  “牛”产业绘就振兴新图景

  正蓝旗哈毕日嘎镇庆丰村坐落于G207国道与G510省道交会处,全村总面积41.3平方公里,辖6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435人。

  近年来,庆丰村党支部以党建为“引擎”,深学笃行党的创新理论,坚决贯彻“三农”工作部署,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血脉。创新建立“一清单、一讲堂、一张网”工作机制,精准对接解决村民难题,有效排查化解矛盾隐患。坚实的党建堡垒为村庄赢得“自治区文明村镇”及盟级“五强党支部”“坚强堡垒党支部”等荣誉称号。

  该村充分发挥“党组织+合作社+农户”联动优势,聚力发展肉牛产业。2022年建成占地15亩的现代化肉牛养殖场,配备暖棚、储草棚等设施,村集体养殖优质西门塔尔牛42头,并创新引入合作社与农户托养模式,推动养殖走向规模化与集约化。同时,村两委盘活资源,将蔬菜基地发包给正蓝旗华旭农业公司发展平菇种植,既充实集体经济,又创造20余个家门口就业岗位,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38.8万元。

  此外,该村在注重发展产业的同时狠抓精神文明建设,让文明新风润乡村。村内260平方米的党群服务中心与2000余平方米的休闲广场,成为惠民服务与文明实践的温暖阵地。庆丰村年均开展理论宣讲、节日庆祝、助老扶弱、反诈宣传等惠民活动20余场次。创新修订“村规民约”,完善“一约四会”,并推行“文明团结超市”积分兑换机制,成功举办15次积分兑换活动,引导村民自觉参与移风易俗,共享文明成果。

  庆丰村以务实行动让产业“壮”起来、集体“富”起来、乡风“美”起来,在锡林郭勒草原深处,一条富有活力的乡村振兴之路正越走越宽。

  (本版图片由锡林郭勒盟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提供)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锡林郭勒盟“全国文明村镇”展示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影像力
   第06版:兴安
   第07版:专题
   第08版:锡林郭勒
   第09版:出彩
   第10版:北国风光
   第11版:文艺评论
   第12版:公益广告
绘就文明新画卷 筑梦乡村新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