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治理互嵌”
实施“同心领航工程”
坚持党建引领,高位推动聚合力。牢牢把握工作主线,实施“价值党建·鸿雁先锋”行动,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党建工作议事日程,做实“三纳入、三同步”,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组织协调、基层分工负责、员工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成立统战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党委统战部,选拔专职工作人员,通过年度两会、季度党建例会动态部署阶段性工作,分层开展专题学习、监督检查、考核表彰等工作,推动压实各级责任。
坚持系统谋划,突出重点抓落实。制定实施《全面贯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工作措施》等“1+N”系列文件,细化5类、19方面、50项措施,联合包头市民委印发《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全市电力企业工作方案》,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各项工作融入治理发展各环节、全过程。公司生产经营依法合规,圆满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目标,实现民族团结与企业发展互促共进。
聚焦“文化互嵌”
实施“同心铸魂工程”
领先抓思想教育。以“鸿雁学习讲堂”为依托,面向全员构建“七学一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贯体系,将“一决定”“六条例”等内容纳入中心组、党员干部培训等内容,层层组建“鸿雁”宣讲团,围绕讲清讲透“六句话的事实和道理”,举办“石榴籽微课堂”活动700余次,两次获评自治区“示范学习讲堂”。
争先抓精神感召。实施“鸿雁”金字塔典型选树工作法,涌现出首届中国电力楷模郭建刚、“中国好人”崔家增等各民族先进典型72个。以榜样鼓舞斗志,编排《传承》《情暖人间》等情景剧,举办“榜样就在身边”事迹展演,引导各族干部员工由衷地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优先抓文化浸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举办职工文化艺术节,创作舞台剧《电靓草原》、沙画《草原常开民族团结花》等文艺作品,被授牌集团公司文学艺术创作示范基地。网微屏栏全媒宣传,推出《用心照亮每一天》《茶香灯暖话同心》等百余部优质短视频,“鸿雁”事迹获国务院国资委优秀作品奖。创新设计《蒙宝》等文化IP形象,1部作品获中国文化管理协会特色文化品牌一等奖。
聚焦“情感互嵌”
实施“同心促融工程”
主题活动有高度。深入满都拉口岸开展现场教学,寻访全国道德模范阿迪亚,聆听“三千孤儿入内蒙”职工包金花成长故事,邀请草原英雄小姐妹做客内蒙古电力集团访谈。深入开展“一周两月”活动,举办“我身边的民族团结故事”、示范单位“互观互学”等活动300余场。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家庭”主题活动、“民族政策宣传月”专题讲座,提高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法规能力水平。
共建联创有深度。与达茂旗委等56个党组织开展共建,合力推动重大项目落地、民族团结共创,2个党支部分获自治区坚强堡垒“模范”支部、先进基层党组织。围绕农网建设、供电保障等关键环节深入边陲牧区,开展“强党建、优服务、提质效、降投诉”专项行动。内蒙古电力集团包头白云供电公司员工与牧民互助帮扶,牧民协助电力公司巡查线路,电力员工拓宽牛羊肉销售渠道,企民一家亲浇灌出民族团结幸福花。
权益保障有温度。健全职代会、集体协商等民主管理制度,平等招收各族员工,保障合法权益,尊重不同民族风俗习惯,解决实际困难,员工获得感、满意度不断提升,公司荣获“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单位”。开展夏季送清凉、金秋送助学、平时送帮助、荣退送馨忆等活动,打造各族员工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环境。
聚焦“服务互嵌”
实施“同心惠民工程”
精准点单服务,搭建“一台一站”线上线下服务架构。线上依托公司官微,在系统内首家上线运行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平台,实现群众点单、中心派单、志愿服务队接单、中心结单、群众评单的“五单”闭环管理模式。线下依托公司所属各新时代文明实践点,主动践行社会责任,打造鸿雁驿站、红石榴驿站,广泛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志愿服务2257次,全面推进志愿服务进社区、进乡村、进学校,收到锦旗、感谢信440份,“母亲河”净滩救援、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获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
超前主动服务,坚持“宁让电等发展、不让发展等电”。推行“站—点—网—员”四级供电服务模式,强化“电力服务+社区网格服务”双网融合,设立便民服务点511个,下沉电力服务员615名,入驻社区物业等基层治理网格2826个,在系统内首家实现工业园区电力服务站全覆盖,“获得用电”升至全区第二。自治区首家将“三零”服务投资界面扩大至200千瓦及以下的低压电力客户,节约用电成本1.04亿元。高效安装自营充电桩2357个,接入社会及居民充电桩2.6万余个,助力群众绿色环保出行。
深度融合服务,实现民族团结与乡村振兴共融共促。坚决落实自治区党委“双包联”工作要求,扛起内蒙古电力集团“双包联”固阳县帮扶重任,围绕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2022年以来全口径投资23.06亿元,推进固阳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人民网、新华社等央媒对此进行了系列报道。创新打造“芪林鸡养殖”和“光伏帮扶”品牌产业项目,构建电力企业“搭台”、驻村第一书记“跑腿”、村集体“增收”新型帮扶模式,芪林鸡产业项目累计实现村集体产值201.12万元;引入“零碳村”理念,在兴顺西镇红庆德村存万壕自然村整体投资656.4万元,实施户用光伏整村建设,完成包头市首座光伏帮扶电站并网发电,户均年增收3590元。以红庆德村为示范点,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点,搭建起涵盖新时代文明实践点、红石榴驿站、鸿雁共产党员服务队、乡村振兴驻村帮扶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五位一体的“红石榴+蒙电情”民生服务矩阵,广大职工向“蒙电情”爱心超市累计捐赠物资11万元,消费帮扶农特产品共计314万元,获“全国慈善组织爱心企业”荣誉称号。
聚焦“经济互嵌”
实施“同心赋能工程”
成功应战全区最高供电负荷,在电力保供上挑大梁。精益运维全区唯一千万千瓦级大电网,年均保电400余次,包头电网保持14年安全稳定运行,牢牢守住大电网安全生命线和民生用电底线。拓展带电作业范围,2024年开展带电作业6811次,不停电作业化率达97.5%。以新质生产力撬动高质量发展,成功投运自治区首个配电“钻石网”供电可靠性提升示范区,以最先进设备、最可靠配电网护航经济运行。
攻坚完成历年最多工程项目,在电网建设上挑大梁。牢固树立“三个理念”,“十三五”以来投资214亿元升级地区电网,助力蒙西“四横五纵”主干网架建设。英华工程破蒙西电网500千伏输变电工程最快建设纪录;坚持绿色发展,攻坚12个月架设贯通包头地区山北至山南绿色能源通道,有力保障“世界绿色硅都”“两个稀土基地”建设。
对蒙古国供电再创历史新高,在电亮边陲上挑大梁。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倡议,连续20年对蒙古国杭吉口岸供电,今年1至4月供电量同比增加近三分之一,稳定电力保障一季度通关过货量突破220万吨。加大农村牧区、抵边嘎查配网改造升级力度,推进“煤改电”工程近6万户,更新改造477个老旧小区。2024年户均投资13万多元,完成175户偏远农牧区通网电。党员干部驻守杨圪楞矿区百余日,沿山架设17公里线路,为133户村民送上“安心电”,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李一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