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体育支教 种下希望

  □本报记者  柴思源

  6月的阳光照耀着奈曼旗第六中学的沙地操场,足球少年们奋力奔跑,脚边扬起细沙,脸上流下晶莹的汗珠。

  每年备战校园足球联赛“旗长杯”的日子里,学校足球队的队员们训练都尤为刻苦。与往年不同,今年,来自天津体育学院的支教志愿者们,为球队带来全新的训练方法。针对队员单打独斗的问题,志愿者进行沙盘推演,为球队制定战术网络。“希望用我在大学学到的专业知识,帮助孩子们的日常训练,让他们在足球项目的学习中有所收获。”支教志愿者李超说。

  2025年上半年,内蒙古自治区体育支教志愿服务活动在通辽市奈曼旗、锡林郭勒盟多伦县两个旗县开展,惠及中小学生3万余人。据了解,本次体育支教志愿服务活动共有90名学生参与,其中40名来自天津体育学院、50名来自内蒙古民族大学。我区通过开展体育支教志愿服务活动,解决学校体育师资不足的难题,帮助儿童和青少年树立热爱体育、参与体育的意识,帮助他们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天津体育学院自2023年加入体育支教志愿服务活动以来,先后派出120名学生志愿者。天津体育学院此次选派的40名志愿者均经过严格选拔与系统培训,涵盖体育教育、运动训练、运动康复等多个专业领域。他们深入12所中小学,围绕青少年体育课程优化、特色运动项目推广、体育教师技能培训等开展服务,同时协助完善校园体育赛事体系,推动“阳光体育”理念落地。

  6月3日,天津体育学院支教团走进多伦县职业教育中心,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经验分享会。8名支教团成员化身成长导师,与师生分享心得体会。支教团以“女排精神永不言弃”破题,结合自身伤病康复经历,强调科学训练与心理建设的重要性,通过时间管理矩阵图展示训练与文化课的高效融合方案。

  针对体育特长生发展痛点,支教团提出“驱动力三维培养模型”,通过目标可视化、训练模块化、激励即时化的方法破解训练瓶颈。部分成员结合单招考试实战经验,设计阶梯式备考方案,从伤病预防到临场战术,为篮球、田径等项目考生提供全流程指导。活动现场还特别设置成长问诊环节,支教团针对个性化问题开出运动处方。活动中,大家围绕如何提升运动技巧、如何平衡体育训练与学业、如何借助体育实现自我成长等话题展开思维碰撞。

  体育支教活动是自治区体育局与天津体育学院战略合作的重要实践。自治区体育局青少处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体育支教志愿服务,我们与天津体育学院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在青少年体育人才培养、运动训练等方面有了更深的合作。在过去3年的体育支教中,支教老师为学生带来了新的训练方法,让体育课更有活力,体育课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为学校体育注入了生机与活力。自治区体育局青少处相关负责人说:“我们希望通过这次支教活动,解决基层体育师资短缺的问题,还能为当地培养一批优秀的体育教师,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模式。未来,我们还将探索更多体教融合的创新模式,推动我区体育教育事业迈上新台阶。”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北疆国防
   第06版:内蒙古全民健身
   第07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家园
   第08版:出彩
   第09版:视界
   第10版:北疆文化·文物说
   第11版:乡村振兴
   第12版:公益广告
体育赋能 多元赛事激活发展新动能
中国速度赛马公开赛将于 6月29日亮相呼和浩特
我区面向社会征集 体育摄影书法美术作品
“玩转”特色体育课堂
乌海沙滩足球队 全力备战十五运会
体育支教 种下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