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纠纷联调解“千结” 平安建设再跃升

  □本报记者  王皓

  日前,呼伦贝尔市陈巴尔虎旗哈达图人民法庭充分发挥“三所联动”机制优势,成功化解一起因重复租赁引发的矛盾。

  牧民常某将自家草场租给了高某,租期为5年,高某投入了大量资金购买打草设备、搭建畜牧设施。然而一年半后,常某因急需用钱,瞒着高某,将还在租赁期内的草场转租给了耿某,耿某在不知情的状况下,开始修建新的围栏。高某发现后与耿某发生了争执。在这场纠纷中,法官仔细审查租赁合同,明确常某行为构成违约后,从邻里情谊、传统习俗等角度出发进行沟通,派出所民警、司法所工作人员同步开展情绪疏导等工作。最终,在多方共同努力下矛盾纠纷得以就地化解。耿某代为常某向高某退还全部租金,耿某在剩余租期内继续享有草场的租赁使用权,高某撤出草场。

  该起纠纷的成功化解,正是呼伦贝尔市法院系统推动健全解纷机制,提升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水平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呼伦贝尔市法院系统立足辖区实际,切实发挥审判职能作用,通过积极探索纠纷联调工作机制、着力构建多层次的司法保障体系、不断提升涉外审判专业化水平等一系列工作举措,助力平安呼伦贝尔建设再跃升。

  “法官便民室在身边,小事也能问法官。”新巴尔虎左旗人民法院嵯岗人民法庭在辖区10个嘎查均设立了“伊博乐”法官便民室,群众对此称赞不已,“在调解纠纷之外,我们在生产生活中如遇到一些专业的法律问题,法官们也总给我们提供相关的法律指导。”

  便民服务再升级,司法温度暖人心。呼伦贝尔市法院系统积极构建立体化的司法服务网络,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提供坚实司法保障。海拉尔区人民法院在旅游景区设立“文旅纠纷联调工作站”,让旅游纠纷不出景区,实现快速调解;根河市人民法院在根河市综治中心设置诉调对接工作室,为当事人提供全方位法律服务……

  面对口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呼伦贝尔市法院系统还探索创新边境解纷司法服务模式,推动边境法治化营商环境得到持续优化、边贸纠纷得到及时调处、边民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黑山头口岸通关后,为保障边境贸易的平稳运行,额尔古纳市人民法院加强涉外审判,在黑山头人民法庭成立涉外调解室,与当地司法所、自然资源所、边境派出所建立了“一庭三所联调”机制,并主动加强与口岸办、海关等单位商讨共建共治共享联动机制,常态化走访外贸企业,全力排查化解涉外矛盾纠纷。满洲里市人民法院设立“涉外诉讼法官联系点”,制作“法庭名片”,为涉外民商事纠纷当事人提供便捷法律服务。

  在提升涉外审判专业化水平建设方面,呼伦贝尔市法院系统还与内蒙古大学、满洲里俄语职业学院等高校开展合作,共建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基地和涉外审判人才培养基地,整合优势资源,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法律人才。通过外出学习培训、开展审判业务研究交流等形式,阶梯式储备一批高素质专业化涉外审判人才和后备力量。

  创新而为,行则必达。呼伦贝尔市法院系统正进一步激活司法潜能、释放司法效能,在服务保障当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彰显责任担当,绘就司法好“枫”景。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先锋
   第06版:出彩
   第07版:出彩
   第08版:要闻
   第09版:鄂尔多斯
   第10版:视界
   第11版:社会
   第12版:公益广告
自治区人民政府与俄罗斯后贝加尔边疆区政府间定期会晤机制第五次会晤举行
纠纷联调解“千结” 平安建设再跃升
自治区党委统战部举办 “心中的歌献给党”交响音乐会
“北牛南运 鲜肉入粤”
内蒙古原创歌曲演唱会燃情盛夏
全区大中小学生入党入团入队集中宣誓活动举行
《追寻红色足迹——内蒙古革命历史故事》发行
坚持从抓作风入手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把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要求进一步落实到位
中国内蒙古—蒙古国投资贸易合作 推介会暨蒙古国中国商品展成果丰硕
自治区人民政府召开常务会议暨经济 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专项小组会议
刘洪雄:热血铸忠魂 丹心映山河
7月1日起我区施行定点医药机构医保结算分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