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对象:乌兰察布市林草局二级调研员张立江
当下的乌兰察布,正是柠条长势旺盛的季节。这种生于沙丘、山坡及干燥坡地的柠条,一直是水土保持和固沙造林的重要树种之一。这几年当地依托这一资源,在防风固沙、促农增收等方面实现了“一业多赢”。为此,记者采访了乌兰察布市林草局二级调研员张立江。
记者:为什么会选择种植柠条来恢复植被?
张立江:乌兰察布市地处自治区中部。上世纪80—90年代由于人口增加对粮食需求的加剧,当地大面积毁林开荒、垦草种粮,致使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风蚀沙化,水土流失日趋严重,特别是后山地区相当一部分村庄已经到了沙进人退的境地,许多农牧民迫于安身立命而举家搬迁。进入2000年,乌兰察布市抓住国家实施退耕还林和京津风沙源治理等重点生态工程机遇,举全市之力开启了大规模的生态建设,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大面积种植以柠条为主的灌木林,恢复林草植被,到目前保存柠条资源面积达到1200万亩。
记者:柠条产业发展如何?
张立江:种植面积达到一定程度,就会探索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绿色产业发展之路,于是我们积极引进和扶持柠条饲料加工企业。目前全市有柠条加工企业30余家,形成了全华北地区最为集中的柠条饲草料加工企业群。
记者:后期的发展路线怎么规划?
张立江:为了确保柠条林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乌兰察布市邀请内蒙古农业大学王志军博士团队,召集旗县林草局负责人和企业代表共同把脉,抓住柠条饲草料市场前景利好,以及国家森林抚育和森林精准质量提升项目的有力契机,科学地开展柠条平茬复壮。在保护资源的基础上,加快柠条的转化利用,探索开发附加值高的产品。以此确保乌兰察布柠条林产业走出一条资源得到保护,农牧民得到实惠、企业得以发展的良性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