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绑好“螃蟹券”的监管绳

  □戴先任

  秋风起,蟹脚痒,眼下正是品尝大闸蟹的最佳时间,朋友圈、电商平台各种预售大闸蟹的礼品券供销两旺。但随着蟹券的泛滥,兑换难、蟹券空转的情况时有发生,伤害了消费者权益。

  近年来,蟹券备受消费者青睐,不但线上销售火热,线下门店也多有售卖。“要做蟹,先发券”,不少螃蟹生意成了“零成本”买卖。据媒体报道,商家印刷面值500元的蟹券,以400元价格卖给营销人员,营销人员以500元价格对外出售,有些往往以250元的价格往回收,再以300元的价格卖给蟹券商家。通过印刷、出售、回收、转卖等手段,一只螃蟹没有卖的情况下,通过一张蟹券就能让蟹券商家、营销人员稳赚不赔。这么“赚”的买卖,难免让一些商家见利心动,却也埋下诸多消费隐患。

  按理说,“螃蟹券”的出现对于商家和消费者来说本是件双赢的事。一方面,可以减轻商家销售压力,增加可用资金,还可依据蟹券预售情况灵活调整备货量、销售计划;另一方面,因为携带或送礼方便,螃蟹可随吃随兑,也为消费者提供便利。然而,现实情况却是,蟹券成为消费套路“重灾区”。前不久,中消协发布“双节”消费提示称,在购买大闸蟹方面,消费者尤其要注意防范“螃蟹券”套路。

  当然,对商家推出的螃蟹券理应法无禁止皆可为,不能因为螃蟹券可能衍生出一些乱象,就将其视为不合理存在,对其一禁了之。但对于监管部门来说,亟需加强对推出螃蟹券商家的监管力度,对于存在虚假宣传、无法提货、跑路等行为的商家要依法惩治,确保消费者权益不受侵害。同时,也要保持反腐的高压态势,进一步打压购买螃蟹券送礼的涉腐涉纪现象。

  让螃蟹券能够回归商品属性,让无良商家的“如意算盘”落空,既需要商家的诚信经营、合法经营,卖方市场的规范与成熟,也需要消费者能够理性消费,增强防范意识,避免跳进无良商家设下的消费陷阱,更需要买方市场的规范与理性。给“纸螃蟹”系上监管的绳子,加强规范与监管,让螃蟹券回归本身价值,才能避免螃蟹券“张牙舞爪”,从而有利于市场良性发展。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国内新闻
   第03版:要闻·广告
   第04版:国内新闻
   第05版:评论
   第07版:通辽
   第08版:云上103
借“数”之力高奏乡村振兴“交响曲”
由“蹇谔之风”说开去
打破“天花板”
天下之本在国 国之本在家
绑好“螃蟹券”的监管绳
莫让“网暴”干扰防疫大局
有“颜值”还需有“素养”